每年春节,于我而言,过得多少都有点糟心,只因从鸟语花香的江南城市远嫁到山石作伴的北方,想念家乡的气息时的心酸会打乱我本该开心的节日。扪心自问,如果让我再次选择,我还是会选择远嫁他乡,似乎只为不让自己成为另一个樊胜美罢了,但毕竟生活了那么多年,每一寸气息在我骨子里已经深深扎根,无法用异乡的美好替换掉的。
今年春节,犹记得是初三,在即将度过那无数人恐惧的婚姻鸿沟:七年之痒,我第一次跟我的先生提出了:离婚,本是难以启齿的柔弱,事后回想我也很诧异自己能够静下心来坦然面对。只因与他家人闹别扭时,他自以为是的他说话会让事情更乱,让我很寒心。却忘了要顾及到那懂事的让人心疼的小男子汉,还有那调皮的让人骂不得打不得的小公主,细细想来我与他之间没有矛盾,婆媳关系,姑嫂关系没有人能一碗水端平,调节的开。
等了很久的这本《我离婚了》,当我的他给我拆开快递,我看到他眼中的愕然,回想起自己的狠心,怎可说出那句话,曾经我们约定过不轻易说出这两个字的。书的设计很好,蓝色的封面让我心思坦荡的谈离婚二字,防患于未然的举措也不能批判。这是一本关于现代中国离婚议题的现实作品,能够帮你正确看待和面对离婚这件事,那句:婚姻不是战场,离婚不是武器,让我的心中涟漪荡漾不起。
在被朋友反复推荐后,我也被作者宴凌羊的那种推心置腹,娓娓道来的讲述方式吸引住了,时不时的犀利毒辣伴随着饱含悲悯的方式也让我心一颤。书名《我离婚了》的确会让很多人不敢轻易拿起这本书,但是我们都误会了,且看作者怎样让这本书拯救更多在婚姻里不管是挣扎还是迷惑的女性的吧,人们常说:幸福的时候怎会想到不幸的后果呢,待到不幸时却总是后悔晚矣。

在小婉的故事:“好男人”也会伤人里,我还是很庆幸我的先生并不是这样的老好人,虽说常挂于他嘴边的也是类似话:在家靠亲人,在外靠朋友,要维护好朋友关系。但是一年就几次的朋友聚会还是能接受的,哪怕偶尔自以为是的不会喝醉酒,却喝的酩酊大醉,针对频率的数字我还是会选择不计较。
谁的钱都不是刮大风来的,谁的时间都不是能随意浪费的。过分取悦外人,实在没什么必要,这是我俩共识。
看完荔枝小姐和芒果先生的故事,我顿时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无数次我也把自己的敏感责怪于原生家庭,害怕孤单,害怕责备。就像作者所说: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原生家庭是完美的。真要诉苦,每个人都能讲出一万个不同的悲惨遭遇来。
没有人能拥有事事如意的人生,应该透过父母的局限去认识和疗养自己,用更加宽厚的爱和更科学的方式去滋养下一代,去更好的经营自己的小家庭,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林徽因传》里,有一段话: 人的一生要经历太多的生离死别,那些突如其来的离别往往将人伤得措手不及。 人生何处不相逢,但有些转身,真的就是一生,从此后会无期,永不相见。 用力爱过的人,讲再见那一刻格外艰难。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离死别,而是对方已经云淡风轻,你却念念不忘。

在看到月季小姐和前夫离婚后,她的自我反思时,有一段话引起了我深思。
“夫妻双方需要同步成长,如果一方赶不上另外一方的脚步了,婚姻也很容易出问题。结婚之后,我从来没放弃过提升自己,而前夫却沉迷于打游戏……”
对于夫妻之间该有共同话题,共同成长这块,我曾经特别赞同。以江南地方,学历这能光耀门楣的事情,在我先生家却态度并非那么强烈。后来我也反思,确有人就不喜欢读书,只要有能安身立命的本事,自我不断成长,那就还挺不错啦,不必要非得让他和你一样。
我喜欢看书,他喜欢做饭,我喜欢考证,他喜欢养鱼养花,只要不颓废浪费自己时间,不也是另类的共同成长嘛。
看完紫荆小姐如此励志的故事后,我回想起自己当初选择婚姻的缘故。的确也是想要去找一个看似比自己更强大的男人,全心全意的依赖他,希望他能够弥补自己在原生家庭中受过的创伤,希望在他的引领下过上自己的幸福生活。
但在作者这样循循善诱的语言里,我也明白了,越是依附就越没有自由,没有安全感,而且也不应该让别人来承担你的人生,只有完善自我,学会独自去面对这个世界,才会变得能量无穷。

看到葵花姐姐的前夫说的那句话:别的女人被老公打几下还愿意过下去,为什么就我不行?
真的特别气氛,转念一想,似乎也情有可原,他会那么想只是因为家庭原因让他认为所有人应该让着他,认可他,万一有人不认可了,那个人真是罪不可赦,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针对“红颜知己”和“蓝颜知己”问题,作者说的那句:这世上哪有什么“红颜知己”或者“蓝颜知己”啊,无非一个装傻充愣,一个死撑着不说。此话太酷,也太真实,我先生没有红颜知己,我之前有蓝颜知己,最后分道扬镳,看来前人的教训实在呀。
家庭沟通愉快的夫妻,是不需要这两个人的。
看到小夏的故事,我心头很闷,我是家中老大,原生家庭关系复杂的可以拍电视剧了。据说一两岁我父母分手,随后二人各自组建家庭,我被留在了父亲这边,甚至可以说我被判给了奶奶。
我不像小夏,宁愿舍弃伤害自己的小家,也要成全父母的大家。我很清楚,可以说是我明智,也可以说是我狠心,我18岁上大学不再收家里钱,基本的看望父母自然不能缺少,让我像樊胜美一样照顾完全没有血缘关系远在广东的弟弟,外加同父异母妹妹,同母异父弟弟,我做不到。
的确这么多年,我也一直承受着“不够孝顺,白眼狼,书念到狗肚子”里的恶语相向。我并不像小夏一样,要求丈夫做什么,养儿防老,待到我父母年老无法自理时,他的所谓孝顺可亲的儿女不管他们时,我和我先生是得做到一点儿女该做的,只是在他们尚且年轻,他们的儿女尚且力壮,我绝不可能舍弃自我,成全他们。
谢谢作者,让我了解,我的所作所为并不是丧尽天良,我也深知,从初中开始我就多少有点抑郁的问题,在这里找到了突破口。

擅长对子女实施“道德绑架”的人,特别容易放大自己作为父母的光辉,孩子的反抗,极容易被他们定性为“不孝”或者“不懂感恩”。我的父母对我的道德绑架,一度成为我患得患失的缘由,以至于我不敢做错任何事,在婚姻中也害怕,哪怕公婆只有我一个儿媳,扪心自问对我已经好到不可挑剔,偶尔因为孩子问题的抱怨也成为我崩溃的突破口。
是的,严重影响了我的生活,我该舍弃掉那种对父母弟妹的愧疚之心了。
一听到“产后抑郁”这个词,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嗨,女人说自己产后抑郁其实就是玻璃心,是矫情”
说这话的人,大概真没生过孩子,这句话,我真想说,太他妈对了,就是这个问题。我和作者一样感觉自己曾经离崩溃那么近,离抑郁症那么近,甚至离死亡那么近。我也很庆幸,我靠自己的力量撑过了那段最难熬的时期,等到了柳暗花明。
我也依稀记得前几年一个妈妈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跳楼自杀的新闻,在犄角旮旯里琳琳碎碎的了解着信息。这次在《我离婚了》书里面这么详细的看到缘由:她每天处于被指责和挑剔的情境中,终日活的狂躁而自卑,甚至陷入无穷无尽的自我攻击和过度反省。最悲哀的一点是,她像娘家人求助,但娘家人要她忍。

多么悲惨的现实,死去的人永远无法重新来过,活着的人还在埋怨不以为是。
“没有深夜痛苦过得人,不足以谈人生”我喜欢羊羊的这本书,是因为够真实,句句挫心窝。
当身边很多人,哪怕网络世界也很多人,羡慕嫉妒我的时候,我也是想,哪有真正勇敢和强大的人呀,只是都没见过我深夜痛苦的时候罢了。也许只是心中的那一点坚持,让我郁闷,但谁又能不说:痛苦不就是生活与自己所思所想大相径庭了嘛。
忤逆老妈,老妈不会真的生气,她永远是自己的老妈,但得罪老婆,老婆分分钟钟变成别人的,孩子分分钟会成长在单亲家庭里。

如果天下男人都能意识到这一点,估计因为婆媳关系而离婚的几率会下降很多。
《我离婚了》,也许大千世界中,幸福各有各的幸福,不幸各有各的不幸,书中每一个案例也不能完全照搬硬套,但确实这是一本让我看后,为之一怔的书,推荐给所有已婚未婚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