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题外话,因为这是在简书上的第一篇文章,所以想也别纪念一下。
说来惭愧,31岁的年纪没有读过几本书,过了30岁忽然意识到精神上的匮乏,也许还有现实的逼迫。要还房贷,要养育孩子,这时候一个人的能力高低立现。
都说30岁的年纪因为房贷、车贷、孩子养育费用都涌现出来,有的过着捉襟见肘的日子,有的早早的实现了财务自由。
所以那些过着捉襟见肘日子的才开始有了紧迫感。我就是属于这类人。
所以书捡起来了,英语捡起来了,由此才让日子过得有价值了一些。
----------------------------------------------------------------------------------------------------------------------------
从没有认真读过三毛的作品,一直在这里或者那里见到过她的零星文章或者只言片语。现在开始认真读起书来才买了三毛的书。
三毛一直对撒哈拉有一种莫名的向往,她认为是一种前世的感觉,荷西为了她直接找了在撒哈拉的公司,三毛因着荷西的缘故自然而然的在大沙漠里安定下来。
也许以三毛的性格即使没有荷西,她也会去撒哈拉,她是如此一个向往自由而又喜欢冒险的女生。
沙漠的日子并不是很好过,虽然三毛是极喜欢,可也会觉得会有一些些的烦闷。
她这只原本不是生活在沙漠的“黑羊”,在努力有声有色地打发着漫长而苦闷的悠悠岁月。漫天的黄沙,淡水缺乏,没有蔬菜和水果,撒哈拉威人自私自利甚至有些可恶,在我们常人看来这何止是一些些烦闷,简直是要分分钟暴走。
光满天满地的黄沙我想就没有几个女生受得了,所以我们不是三毛,也写不出撒哈拉。
三毛说她是有记载以来,中国第一个定居撒哈拉的华人女子。
书中说“世界上没有第二个撒哈拉了,也只有对爱它的人,它才向你展现它的美丽和温柔”。
三毛不仅仅是在适应沙漠的生活,更是在融入。包括气候,包括风俗。
他对沙漠里的种种都充满好奇,花1000块钱买一位老撒哈拉威人做的石头雕刻,尽管她的邻居们要笑死。
她喜欢参与当地人的活动和饮食。甚至和荷西两人跑很远的路,冒着在天黑沙漠中迷路的危险去寻找化石,结果险被强暴,荷西险掉沼泽里,即使这样侥幸脱险后还是心念念以后还要找。
书中并没有过多的去描述沙漠的生活清苦,更多的是沙漠里的风土人情,生活乐趣。
三毛是随性的,荷西也是一个表面本分,实则内心独特的人,也只有他才愿意陪着三毛到处去疯到处探险,他们的心灵如此契合,所以本来没有结婚打算的三毛才会选择荷西吧。
不免要问,三毛不顾年迈父母么?荷西不顾家么?沙漠环境恶劣有那么好么?
我想每个人想法都不一样,当然我并不是推崇这种违背“父母在不远游”的观点,但是人总是需要为自己做一些独立的事情,三毛的父母也是开明,我们的父母难道就是多么的守旧么?
很多时候只是自己不愿意去放弃熟悉的一切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何况是远在天边的一个浩大沙漠。
有些人生而不是单单只为了生儿育女的,有些人是喜欢到更广阔的天地去自在翱翔的。
所以我们至今还在围着老公孩子锅台转,所以也只有一个三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