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是一个害怕坐火车回家过年的人,
小时候,虽然我生在乡村,长在乡村,吃的、穿的不算好,但父亲有一份国营煤矿工人的正式工作,相比大多数的村里人,我们家四个小孩,或多或少有点除夕夜里的压岁钱。
我在省城南宁念中专的四年,是九十年代末至二十年代初。那时没有高铁或动车,只有清一色的绿皮火车。每年寒假回家,大多数学生购不到(硬座)座位票,只有半价的站票,"爬窗进火车"、"脚挨脚人挤人",每列火车车厢(除了硬软卧车厢)都塞得满满当当,寸步难移。然后,是七八个小时漫长的拥挤和等待,站得你腰酸背痛,饥饿难耐,站得你开始怀疑人生。只好跟同校老乡吹牛聊天及数一个又一个路过的小站站名打发度时。
至今,还有人回忆以前绿皮火车的美好,与我这个当年的穷学子来说,只有惨痛的、身心疲惫的经历。这就像一个城里人,刚去到山里,先大喊一声"哇!好漂亮哟!",然后忙着拍风景和各种自拍自嗨,发朋友圈刷屏,得意洋洋地等着别人好评和点赞。可是到了黑暗无聊的夜晚,他(她)就会被贬味的夜生活,烦躁的鸟鸣虫叫和四处叮咬的蚊虫所折磨得要发狂崩溃一样。
毕业后,我来到云南红河州打工,回一次家,也是先坐客车到石林或昆明,再转普快火车,经过近二十个小时到桂林,休息一晚,第二天转直达客车回到文桥镇上,再转三轮车到蒋家路口,最后走半小时回到家里。
2017年年底,云桂铁路通车,那年回家过年,我坐上从弥勒到桂林的动车,仅七个半小时,就到达桂林。
今年,动车提速,弥勒到桂林,只需七小时不到,回家的路,仍然同样长,但回家花费的时间越来越短,心情越来越美好。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