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第三遍看,第一遍觉得很无趣,第二遍又耐心看了一遍,只是对有些例子感兴趣,这是第三次看。
因为学习了波力大神的如何看书,所以用导图的方式来阅读。真真发现收获很大哈!颠覆我以前对这本书的感受。
这本书买的很早,可是看懂的时间有点久了。
我为什么看这本书呢?是因为很早的一节心理课。我收到邀请,一个心理咨询师来讲课,两天的课程,大概内容是讲原生家庭的影响和排位。(原谅我具体的名字记不得了,如果有谁学过这个课程可以告诉我具体的名称,感谢感谢。)参加的人员有很多是心理咨询师,还有少数我这样的心理学小白。分成很多小组,老师让组员挑选另外的成员分别当做自己的父亲,母亲或是兄弟姊妹。把自己列入其中,对这些关系进行合适角度的排列。从而揭示你心中真正的家庭关系。
我做的还是挺用心的,基本是按照自己心中所想的完成了,老师讲解有的也有几分道理。
期间有自由发言阶段,有两位学员让我印象深刻。一位是在家服务很多年的家庭主妇,也曾经找过心里治疗师治疗,但是效果不太理想,这次是专门来到这里学习的。她养育了两个孩子,大儿子已经上大学了。现在她在家里状态非常不乐观,丈夫,孩子,婆婆没有一个人喜欢她。她内心煎熬又崩溃,认为自己付出了很多很多,照顾婆婆,孩子,家务全包,没有得到家人的理解和安慰。
老师说她感到委屈主要原因是想要索取,她感到很纳闷,“才不是呢!我没想索取,而是一直在付出啊!”“你付出的目的不是因为爱,而是为了获得他人的顺从和爱戴,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你会感到委屈和难受。”可是她好像听不到老师讲的什么,一直在述说自己如何的付出,老公如何的无能,处理不了家庭的关系。别的学员和她讲的任何话,没有一点作用,我深深的感到她的无助和迷惘。
如果只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听不到外来的一点意见和建议,完全把自己封闭起来,是多么孤独和难受啊!
(未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