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是中秋国庆长假了,身边的许多朋友策划着回家陪老人一起过节。然而对那些大龄未婚的朋友来说,又意味着一场避免不了的尴尬。
现代人的结婚年龄越来越晚,坚持独身主义的更是不少。像我这个年龄的很多姑娘,对婚姻根本不抱一点期待,自愿被划进剩女的行列。其实,他们不是不渴望爱情,而是无法将就,无法牺牲自己去成全一个渴望婚姻的男人,所以坚持等待那个所谓对的人。
"不将就"被各种鸡汤文、自媒体炒的十分火热,成了一种被滥用的生活态度。除了被安利各种产品,刺激了消费,大概并没有让我们好过多少。嗯,还多了一份无知的意味。
回想一下,貌似这个理论最早出现,是来自于冰心与铁凝的一次对话。中国著名女作家铁凝有一次去拜访冰心先生。那时候的铁凝已经是34岁的大龄剩女。冰心先生问她,你有男朋友了吗?铁凝回答说,还没找呢。冰心先生对她说,你不要找,你要等。
这句话成了很多具有文艺心的青年的一个心理支撑。于是,就有恃无恐的开始了漫长等待。
我相信这些人都很懂得一个心理,叫做"延迟满足"。
这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经典实验。被测试的儿童被告知,如果现在马上把糖果吃掉,就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之后再吃,就给吃两颗。研究人员发现,那些用自己的毅力获得两颗糖果的孩子,事业上更容易获得成功。
这本是一个让人通过毅力来获得成功的典型说明。却让很多人却产生了误解,认为为了获得更好的可以用等待来实现。
然而,多数人可能忽略了一个问题。你等待之人的标准是什么?你的等待,能带来理想中之人吗?
不将就是有前提的,需要你自身足够有底气和资本,来支撑你不将就所需付出的代价。
一个饥肠辘辘的乞丐,一碗米粥足以果腹,他却在等待别人施舍给他大鱼大肉,那么等待他的只能是饿死。
一个身处底层的屌丝,梦想娶到富可敌国的公主,如果只是一味等待,那么也只会是春梦一场。至少要学习一下韩国的任佑宰,先跑去公主的身边当个保安。不管结局如何,总归是离梦想近了一步。
大学时,有一位颇有志向的同学问老师,如何走出实现梦想的第一步。老师答以,博学善谋以待时。意思就是,在等待时机来临之前,你已经做好了所有的准备。
转换到爱情的场景就是,当你遇到对的那个人的时候,你已经足以站在TA的身边,不觉相形见绌,而是两相得宜、天作之合。
铁凝在50岁那年终于等到自己的soul mate,一个儒雅的学者华生。两人伉俪情深,浪漫甜蜜不输年轻人。
在中国元代也有一位大龄剩女,她是管道升。一直单到26岁。这个年龄放到现代已经是大龄剩女,在普遍及笄(15岁)之后就要嫁人的古代,更是一个超级剩女。我们无法想象她的压力有多大,但幸运的是,她也等到了一生一世一双人。她的丈夫是元代第一大家赵孟桃,而她自己也是才貌兼备,集书法家、画家和诗词创作家等声誉于一身。两人站在一起,正是"才子佳人"的最佳写照。
这两位其实都是独立女性的代表。她们明确的知道,自己等待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而在等待的过程中,她们安心的做着自己、完善自我,成就了自我。而等待来的人,与其说是缘分,更像是上天的馈赠。
当然,并非所有的等待都能有美好的结果。
等待,本身是因为标准的理想化。在等待的过程中,这个标准可能会更加美化,或者直接退化。
我们必须要给自己提前做好心理预期,那就是: 我们可能一辈子都等不到自己想要的那个人。
但是无论结果如何,请让等待成为一种选择,而不是一种执念。
如果你选择了等待,至少,不要让自己辜负所有等待的时光岁月。
-END-
**本文系清非原创作品,如果诸君有幸入眼,请 +关注继续支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