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非我”

要找到可以满足“自我”的需要的客观事物,就必须在“我”的意识中出现这些客观事物的“表象”。“意识中的表象存在于“我”这个主体内,但是,其所指却不是“我”,而是“我”之外的客观事物。......我把存在于“我”这个主体内的指向“我”之外的意识中的表象,称为“非我”。”(见《存在是什么》P124)

当“自我”有了饿、渴等欲望的时候,“我”的意识中就会出现可以满足这些本能欲望的客观事物的表象,饿了,意识中就会出现食物的表象,渴了,意识中就会出现水的表象,这些表象来自“我”之前的感觉、经验、知识。这些表象都是可以准确地对应某种需要的,食物的表象只能对应饥饿而不是渴。

如果没有这样的表象,那么即使可以满足需要的客观事物就在眼前,却也不会去利用。没有表象的原因有这样几种,其一,没有正常的意识功能。婴儿没有正常的意识功能,因此没有任何表象,饿了,渴了,就会哭喊,依靠母亲或他人来满足其生存所必须的需要。有的人遭遇疾病或意外而丧失了正常的意识,分不清哪些可以吃,哪些可以喝,有的甚至完全没有任何的意识而存在,这就是“植物人”。

其二,没有感觉过、没有知识。把一瓶没有任何说明的液体放在某人面前,如果他没有得到明确的辨别知识,这个人就不知道其作用。在寻找解渴的水的行动中遇到了和水的外观一样但本质不是水的液体,喝了不仅不会解渴,甚至会被毒死;在去寻找食物的过程中,遇到了一条河流,而又没有掌握游泳的本领或者没有船只;诸如此类的问题,远古人类会遭遇,现在的人类,也会遭遇。因此,人类就明白了这样的一个道理,如果想要准确地满足自己的需要,自己必须掌握有关的知识,看到液体能辨别是不是可以喝的水,看到某种东西能辨别是否可以吃,看到某种困难险阻,能明白有没有办法可以解决。这就需要知识的传授、积累,这就是教育。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书名贪婪的大脑:为何人类会无止境地寻求意义作者(英)丹尼尔·博尔(Daniel Bor)译者林旭文豆瓣http:/...
    xuwensheng阅读 15,571评论 9 54
  • 想去个远方 你说去蒙古 绿色在那延伸无望 我和你躺在草原上 看一望无际原野 巨大红日落了又升 我想牵你去去西藏 就...
    诗子小阳阅读 1,358评论 0 1
  • 今天是2017年,一月初二,天气晴朗,蓝天白云,这样的日子特别适合出去游玩。于是我大清早就跟老爸提议去山上挖笋。老...
    q米苏阅读 2,669评论 3 4
  • 感赏老公疼我爱我。 昨天中午去参加一个朋友的婚礼,餐桌上只有酒和饮料,没有热水。服务员也在忙乱中。 想喝杯热水却又...
    悦琴1818阅读 689评论 0 0
  • 面试的是BAT中某家的算法岗 1.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由于排序效率在同为O(N*logN)的几种排序方法中效率较高,...
    HeartGo阅读 4,587评论 0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