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书斋——文英阁

昨天是世界读书日,本来应该写点什么的。但是昨天课比较多,常规工作加上准备工作室公众号素材,实在顾不上。今天补上吧。

上周学习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多年以来,我一直很喜欢这篇文章。其文简,其成文时间却长。其文约,其内涵情感却丰。“偃仰啸歌”,可见文士清雅之风姿。“亦多可悲”,可见人生境遇之波折。“往往而是”,可见无力回天之无奈。“亭亭如盖”,可见斯人已逝之哀伤。“长号不自禁”,可见百感交集之疼痛。然而,每一字句都简约,每一情思都克制。所谓纸短情长,大概如此。

给学生布置了一个随笔练习:如果你有一间书房,请为它命名,并说明理由。关于字数,我通常不做要求,其实也有要求。我告诉过他们:不用问我要写多少字,你觉得多少字配得上你你就写多少字。关于形式,我的要求是最好使用文言,实在写不了的不做要求。

翻开一个个笔记本时,我发现他们没有让我失望,我们再次共同打造了一个令人惊艳的秀场:至情至性,至美至善。


最感人的,莫过《文英阁》。转录如下。



余思书斋之名,兀然忆祖母之名,本欲解其寓意以作文。然余思其意时,往昔光景,涌于心扉,有感而作。

余幼时性劣,父母多言教,烦之,去家而至祖母屋内。或以余行年幼于诸姊妹,祖母宠溺。故余幼时,于家之日短而于祖母之侧日长。至余长,以学业故,于家之日尚短,伴祖母之日益短。吾自校反家之日,祖母每每而至,常以余动时所好之食遗余,又加之以嘘寒问暖。祖母之唠叨或以其年长忆衰,然吾未能谅之,反以为烦,常不予理睬。

一日吾归家,期功之亲皆至,余愕然,问父,父曰,祖母已然驾鹤。初,余无觉,茫然不知所痛。后,无人之处,余忆往昔,泣下,不可自禁。忆毕,吾志益笃。若吾有一书斋,必以“文英”名之,以悼祖母。


文章不长,言简义丰。祖母离世,猝不及防,多么哀伤!至无人处独自泣下,却也迎来了成长路上的蜕变。人生有多少这样的遗憾,在你懂得的时候,却再也不能拥有。

此文让我想起我的奶奶。虽称呼奶奶,其实是外婆。奶奶只有母亲一个女儿,所以,为妈妈和我们付出了所有。妈妈是知青,下乡时结婚生子,后因为信息不畅等原因,未能及时返城参加工作。后全家仅靠父亲一人的工资过活,而母亲也很辛苦地尝试各种生计。奶奶年轻时在搬运社工作。虽不能亲见工作场景,想想都知道一定是艰辛异常。

自我记事起,奶奶都在街边摆摊,卖一些草药。我对于中药有一些粗浅的了解,包括药名及药性,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奶奶。小学的时候我就知道了豪猪签和穿山甲片(现在叫甲珠,不易得)可以消除肿块,感冒可以喝紫苏汤,发痧时可吃生姜……

奶奶一生节俭,总是穿老式的手缝对襟衣裤和布鞋,而且总是旧的。然而很干净,用当地的话讲,就是清浆白洗。但每年过年的时候,我们兄妹从未缺过新衣服,年夜饭也未缺过鸡鸭鱼肉。

奶奶曾亲手为我缝补断掉的书包带子,但年幼无知的我因为奶奶使用了一小块与书包颜色不相配的花布,竟然发了脾气。后来奶奶因胰腺癌医治无效去世,我在日记中深深的忏悔自己可恨的行为,眼泪打湿了纯蓝墨水写下的字。那时我小学五年级。

那时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奶奶生前最大的心愿是我能成为一个大学生。在多年以后,我考上了。去年,我的女儿,奶奶的曾孙女也考上了,中西医临床医学。还有,我教的学生考上大学的数不胜数。奶奶如若泉下有知,是否能得一丝慰藉,然后原谅我?

其实,在奶奶去世后的很多年里,我想起她的时候并不算多。反而是近年来,常常会想起她。每每忆及,首先想到的就是那条书包带子,以及我那该死的虚荣心。可内心的刺痛并不能减轻一点点愧疚。

世间来不及的事太多了,而“子欲养而亲不待”尤极。每每念之,常有隐痛。也许正因为如此,我对于母亲的包容超过了哥哥和妹妹所做的。虽然每条路都是有尽头的,但我们还是尽量少留下遗憾的好。

少年啊,当你懂得珍惜的时候,你就懂得了爱,懂得了感恩,懂得了接纳,应该说你就已经得到了许多。我愿你人生丰美,绝少遗憾;也愿你最终能拥有一间文英阁。

那时你还会记得在2024年暮春,你曾经写下过这一篇文字吗?文中有少年真挚的情思!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