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心理指的是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心理素质。我们若能将这种心理运用于日常事物的处理中,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在教育教学中学会用共情心理来对待出现的问题和事情,那么教师将收获一个更为理智的结果。这种思考方式能使教师把事情的真相看得更明白,再处理起来也就更少出现错误和偏差。下面是一位博客名为“与你同行”的班主任的教育小故事。
当班主任最头疼的莫过于处理学生间鸡毛蒜皮的纠纷了。这些纠纷说大不大,没什么原则性问题;说小却也不小,它影响学生情绪,破坏团结,耗费班主任的时间与精力。面对此类纠纷,如果班主任直接判定谁是谁非,学生往往认为老师偏袒对方。所以我通常采取的对策是“把球踢给学生,让学生学会用共情心理体验他人”,一般采取如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先问学生发生了什么事,让学生自己讲述事情的经过。
第二步:问学生觉得对方错在什么地方。
第三步:紧接着问学生“如果你是他,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这时老师又把球踢给学生,要求学生运用共情心理进行换位思考了。
第四步:问学生“如果他是你,他该怎么办。”当把对方换成自己后,经过进一步的运用共情心理,这时学生已经能较全面地考虑双方的需要,理解或谅解对方的行为了。
第五步;问学生“如果你是老师,应怎么解决这件事。”这时学生往往已经不生气了,大都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纠纷已经不了了之。这时老师可以再趁热打铁,教他们宽以待人、严于律已,妥善处理日常纠纷和矛盾。
以上这种方法不需要教师花费大的精力盘查事件背后的来龙去脉,就把很多问题解决了。值得每位老师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