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缘木丨共浴山林而偕行

高山之石,叠层而雄浑;

孤傲之峰,斑驳而苍劲。

峦间石隙,嶂里屏外,

木之密语者列列成阵,蔚为壮观,

与山为邻,与石为伴,

同浴山林而共化于自然之机也!

图片发自简书App

寻宗而上,文人赏石(供石)大致始于李唐造园之风,承唐而下至赵宋,伴随厅堂、斋室高坐具的演化产生,案头之供石也随之呈现于其间,将山林之气机,云烟之缈逸化入了斋室之空间,同样伴随赏石的,还有石体之下的木质底座相伴偕行,可谓同呼吸,共命运是也!木质底座的呈现,既受园林赏石台座及盆景叠石之影响,美观清气,更是可以固定石体且免于石之刚锐与家具的损擦,其之存在不仅有美学价值,更是后期供石意理哲变之风的生发左器,也将石之清赏推向了艺术盎然之巅峰。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从宋至明到清之石谱所载,我们可以看到木质底座的演生也由简洁大气而转入雕镂华胜之风,材质也由原先的漆木逐渐被花梨、紫檀、鸡翅、铁力等木质所代替,且在清代尚工趋饰的繁工复艺影响之下,将底座之华风做到了极致。

图片发自简书App

相较而言,木质底座的承载样式,除了宋明石谱所载的一些简洁明快之式外,我们可以把后序演生的一些样式大致归纳为四种:即镂空式、根雕式、双层几架式、乳突式。随形镂空式和根雕式底座在清代之前已经用于很多珍玩及古董之配饰且极为丰富。

图片发自简书App

随形镂空式可根据石体之天然态势,将底座之托面随形而就,顺势而琢,凸起之边缘收缩有度,圆润有嘉,有力的衔接了上下部之间的关系,底部支撑多采用诸多吉祥之纹饰或题材,空灵剔透,巧设暗工,且色彩质地随石而置,相得益彰,其寓意多与石体形成呼应相偕之势,上下一格,浑然一尊。

图片发自简书App

根雕式底座就单体而言,已然是艺术创作之载体,质地、纹理、色彩、姿态自成一派,我们将此底座与石体相接,当深释其上下贯通之气,形之所系,意之所欲当一气呵成而无断阂矣,此式当中,更当避免喧宾夺主,而应当以石体石势为主,根雕式底座为辅也,反则南辕北辙,失之真趣矣!

图片发自简书App

双层几架式底座为供石的空间感提升了高度,为赏石的最美视角提供了极好的饰辅,此样式较适于横峰之石体,凸显雄壮与浩气。几架之构,繁简对比,虚实相生,可以说是缩小版的极致家具之典范,线条柔美,清雅畅意,将石风之高古,石魄之巍峨,石魂之仁风衬托的淋漓尽致,盎然无休。

图片发自简书App

乳突式底座包含了唇口、乳突纹和基座三部分。此种样式可将不同石体之根部雨脚处完全包裹,且在力学上通过左右周边的重量牵制,使供石稳固挺立而险势不颓。唇口之下置有腰束且柔美灵巧,过渡自然,乳突之局大小错落,高低有阵,疏密有间,雄浑壮观,这种纹饰的布局恰是与石体之上的"透""漏"之机形成互补之契,穹窿之宇,寥以空对,阴阳相生,刚柔相济,基腿外扬夯立之下,生发勃勃之雄机。

供石,厅堂、斋室无上之清品,悦目洗心,生机满庭;木质之基座,相随相行,辅以石魅而助其骨风。这正是以物载道,物道升华,物我合一之精髓也!

石木之缘,共浴山林而偕行,共居案头而相敬!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城市与归途》 文/刘汉皇嘈杂与喧嚣晨醒的城市唯一的旋律忙碌穿行的人冰冷喷吐黑烟的汽车没有一丁点人的味儿麻木的表情...
    刘汉皇阅读 264评论 1 4
  • 地上都是六便士,而你却只看见了天上的月亮-《月亮和六便士》 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自由和勇敢之书。 毛姆大人在写这本书...
    风_e1ad阅读 258评论 0 1
  • 文/孤鸟差鱼 一场婚约 重金礼聘后 又美丑不分
    孤鸟差鱼阅读 433评论 0 2
  • 上个周末,看到大半个朋友圈的人都去看了《芳华》的点映。 这一次看过的人多了,对它的呼声也随之高了起来,对口碑的反馈...
    乖乖愛闲逛阅读 206评论 0 0
  • 我是江雄英,我坚持记录最真实的自己,这是我的原创日记第63天,show计划第20天,我的每天越来越丰富。 昨天的虾...
    阿英说阅读 21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