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完成了一次打卡任务,我的思绪无法停下来,有好多天没有写简书了,自己又偷懒了。
思思老师的课真是精彩纷呈,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美术课。这就是跨学科课程的美丽之处吧。
在8月1日晚7:00至8:00,我聆听了思思老师主讲的第四课——跨学科视野下的自然笔记。在这样的节日里学习,注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我看到了孩子眼中不一样的美术课
作为教师,我们时常会这样问:怎么样的课适合我们的孩子?思思老师和她的团队用行动做出了铿锵有力的回答。她的美术课不是由单一的美术老师来执教的,科学和语文老师都可以进入课堂来进行跨学科的教学,孩子可以通过接收信息技术,在真实的场景中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自主观察,来发现解决问题。这就是南方科技大学第二实验小学不一样的美术课,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同时,我也被一些新概念吸引了。
二、我学到了跨学科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
跨学科课程的基石和地标——大概念。什么是大概念?简单说,大概念指那些能将分散的事实、经验知识和技能联简结成为整体,并且赋予它们意义的概念原则和理论。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核心"概念;持续关注与普适认同的价值;可与其他学科和主题以大概念进行连接;能有效连接学科内容的知识、技能和概念。
跨学科视野下的自然笔记又是什么?
听听思思老师是怎么讲解的吧。
自然笔记:采用图画、文字等形式,有规律的,类似日记的形式对身边的大自然进行记录。
那跨学科自然课程呢?
"跨学科自然课程"是由美术、科学、语文等多学科教师协同与实施教学的跨学科学习的课程。课程以美术绘画操作为基础,科学实践活动为支撑,语文阅读写作为铺垫,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基于学生自主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思维、自主学习能力等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
"让我们的学生置身真实情境,来解决真实问题,来围绕一个主题,一个项目来进行跨学科的学习。"思思老师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纵观新课程的我并没有真正领会"跨学科式教学",今天听了思思老师的课,为之动容。日复一日,照本宣科,情何以堪。单一的教学,枯燥无味的学习,无法与思思老师的美术课相提并论。通过视频,我看到了在跨学科的美术课堂上,学生的能力大大提升。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学习单,进行学前阅读,编写剧本,粘土场景制作,拍摄动画片等等,这样的课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今后,我也要在跨学科教学上努力实践,只要有利于教学,何乐而不为。
三、我掌握了课程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
如何制作思维导图?思思老师的课,给了我答案。
通过思思老师的介绍,我下载了XMind软件,并完成了作业任务。首先,新建思维导图。从课题,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作业,再到每一部分的细致划分,我都认真对待。然后,进行编辑。在填写时,我按照思思老师的要求,根据学情分析制作思维导图,学生已有知识和需要掌握的知识,我都一一铭记于心,基于学情认真设计。
真的是满满的收获,期盼这样的好课程越来越多。在此,感谢互加网课,感谢各位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学之,用之,努力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