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向真正的教育》序言

《朝向真真正的教育》序  言

李振村

我和树森老师相识于十几年前的一次校长论坛,因为是山东老乡,相谈甚欢。他担任教育局副局长时带领校长到我所在的学校参观考察,交流之际,我发现他喜欢学习和思考,便建议他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行记录下来。没想到他如此执着,一发不可收,笔耕至今累积40余万字,文章经常见诸报端。

2019年,我担任总编辑的《当代教育家》杂志为树森做了封面人物报道,影响甚远。如今,树森精选文章二十多万字,汇集成个人第一部专著《朝向真正的教育》,特邀我为之作序,我以做树森处女作的第一读者为荣,借此说说我的体会和收获。

树森生长于人杰地灵的五莲县户部乡。户部文脉绵长,著名的槎河山庄就藏在户部秀美的山川里。槎河山庄是清代内阁大学士刘墉先祖所建,是当时最知名的私人学府,乾隆皇帝曾赐诗“海岱高门第,瀛洲新翰林”,可见学堂地位之高。先祖诗书传家的遗风,深深地浸润了刘氏宗亲。树森作为刘氏后人,秉承衣钵,对教育情有独钟,深耕教育30余年,从一名普通的乡村音乐教师做起,一步步走到教育局副局长的岗位上。

十几年时间,教育局的工作他几乎全部分管过,这个经历让他对教育有了整体的把握和认知,有了实践与理论的相互支撑。按说,当局长就很好了,前几年,他却去县直的实验小学兼任了校长。原来,他发现做机关干部久了,那些理想的号令到底适不适应真正的教育?于是他亲自到教育一线,来验证一下他的教育理想。

沉潜学校4年,凤兴夜寐的校长经历,孩子的成长,教师的发展,群众的热望,社会的关切……教育的每一根神经都牵连和触动着他。他精耕细作,搭建舞台,发现、唤醒、点燃、成就每一名师生,奉献了教育智慧,丰厚了教育情怀,创造了很多经验和荣誉。

难能可贵的是,无论是在教育局宏观统筹,还是在学校处理繁忙琐碎的事务,树森始终且思且行且写,他争分夺秒,把零碎的时间之珠穿成闪光的项链,与书对话,与生对话,与师对话,与心灵对话,思考不停,笔耕不辍,把对教育教学甚至生活的点滴哲思汇集成潺潺的小溪,波光荡漾,动人心魄。思考和写作让他对教育有了更高更深的见解,同时又推动他的教育实践稳步前行。

捧读这本浸透着树森心血的教育著作,我深为他对教育的一腔真情所打动,同时我也从中领略了县域教育的风景。

全书用6个专辑,勾画出县域教育的生态,从教育问道到管理哲思,再到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和课程教学,最后从家长视角回归教育本质。每个教育现象,都跟上一个教育故事。既有深刻的思考、独特的观点,又有教育的真实场景和情境,引人入胜,也发人深思。

很喜欢树森的名字——森者,繁密也。树木繁密,意味着生命的茁壮和繁茂。树森之名,蕴蓄了对教育、对孩子、对未来的向往和期许:愿教育之树枝繁叶茂,愿年轻学子茁壮成长,愿未来的生活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是为序。


                        2022年10月于上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