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水,那人。

8.7-8.22,一段持续了半个月的旅程。

一次旅行,一次收获。

台湾和大陆,隔着浅浅的一道海峡,却隔了太多太多。

比之于大陆的欣欣向荣,台湾更像是一部老剧本,停止在过去的某个时空里,泛着古旧的黄,却让人倍加想要珍惜。

那里的楼不高,台北101也不及二线城市的一座电视塔上镜;那里的人不多,想找总有你自己的一片容身之所。可是,那里的景色很美,树很绿,垦丁的海很蓝,像玉一样,近处是澄明可爱的浅绿,稍远处是恰到好处的浅蓝,最远处则是隐秘的深蓝,赤脚站在细软的沙滩上,抬头是蓝天白云,耳边是海浪拍打的声音。没有那么多匆匆而至的游客,只有当地的孩子在海边嬉戏。

那里的人亲切、友善。走在台湾的每一片土地上,虽然陌生,却感到实实在在的踏实。萍水相逢的人,会点头问好,一起乘车的,会闲聊,就像熟人在话家常。电梯里看到拖着行李箱的人,会主动帮一把。在台湾,没有见过警察,治安却格外好,一片安详和乐,宛如一家。

人性化的细节随处可见。711的结账柜台专门有放包的挡板,电梯旁会因为新闻而多出“小心夹脚”的指示牌,路边专设“问路店”,

那里的人信佛,信各种宗教,唯独不干预政治。他们对大陆人一律称为朋友,宾馆的老板会替我们和出租车司机杀价,普通话说不好会一连说四五遍,生怕我们听不懂。

太多太多的感动,都是台湾人给我们带来的。来到那里,就像来到了另一个家。

他们说“如果两岸起了战争,我们不会参与。但是大陆人多,很乱,还希望先把你们自己管好,再来管我们。”熟悉了这个地方之后,也觉得诚然如此。

包车的司机,会主动请我们吃早饭。因为老家在基隆,还特意开到基隆带我们吃特色。一路怕我们无聊,用并不标准的普通话不断地开着玩笑。

台湾人重文化,重文学。诚品书店里的暖黄灯光无时无刻不映着前来阅读的纷纷扰扰的人。节假日、下班后人更是格外的多。青年、老者、女人、孩童,每个书架前都站着五六个人,拿着喜爱的书本专心的阅读。故宫博物院,家长们在展品前认真而细致的给孩子讲述那些我们都快遗忘了的过去,话语中也流露出一种自豪和期望。

台湾人对自己脚下的土地发自内心的热爱。路边几乎没有垃圾桶,却干净得像刚刚打扫过一样。同行的人说,过马路时就见到过一位老爷爷,看到斑马线上有纸,慢慢的弯下腰,捡起来,攥在手里,又慢慢地走开。国立文学馆,高大的欧式建筑,走进去就感受到一种肃穆安静的气氛。一束束清冷的灯光打在读来内心只觉波澜不惊的文字上,让人看了后便心生莫名的感触。“文學是真實美麗的守護者”,此话当真不假。一楼到二楼的阶梯,每一节都写着台湾作家的寄语。通往文学的道路也因此显得崇高而伟大。昏黄的灯光,映着一卷卷当年的手稿。故人已去,佳作永存。

台湾的所有文学和展示,都给我一种强烈的感受:文化是由人而创作的,又反过来作用于每个人,乃至整个社会。这样强烈的放大作用,在大陆是难以在每个人身上感受到的。大陆的人过于重视表面的荣耀,附庸风雅却忽视了文学内在的美,和那些真正触动人心灵的地方。

信仰自由,言论自由,每个人去寻求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踏踏实实地过好自己的生活。质朴而简单,要做到却并不容易。也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或早或晚,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净土,找到那片纯净花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七月中旬,骄阳似火。 郁郁葱葱的大山中,一条崎岖的山路忽隐忽现。 一个年轻人背着背包,轻松的走在这山路上。 “八年...
    一只猫一包烟阅读 3,342评论 0 0
  • 光阴荏苒,转眼年关将至。像我这样在外漂泊的人群,大多心情是迫切的、激动的。这大多源于对故乡的牵挂,对山山水水最淳...
    龙氏兄弟阅读 3,564评论 0 3
  • 最近很累 从身体到心灵。到年底了不断的加班,意外的被增加活儿,又收到升职的消息,悲喜交加吧。 猫咪身体出问题了,男...
    estilada阅读 1,066评论 0 0
  • 一,在程序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无法将类型“XXX”隐式装换为“XXX”,如下例子: 那这是什么原因呢? 由于 C# ...
    李昀熹1112阅读 5,144评论 0 0
  • 他费力地抬起一条腿,灰蒙蒙的库管出现了几个凸起,像是坏了的木头人,感觉有好几处断掉又没完全断掉似的。那条腿终于离地...
    敦行致远唐银花阅读 1,761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