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我有很长一段时间不曾写过文字
写字的能力就像是一把尖刀
长久不用
就生锈了
我在大学的时候参加过一个文学社,至今回忆起来也是很奇妙的经历。自己一无是处,但是碰到了同样乐于呻吟的文学,所以碰撞出了一些具体的火花,很小、微妙,不足以照亮人生未来的路,却有微茫的不自知的快乐,和深切的自知的痛苦。
那是回望自己整个人生的一段历程,虽然那年我只要二十岁。但那确实是我最不惧怕死亡的时候。我读海子,实际上只能看见那么几句。但海子卧轨而亡,以生命写诗的态度,刚烈而又璀璨。那样烟花一般迷人的瞬间,是二十岁出头的我所喜爱的。
网络时代写字是为了什么?那时候大家都在喊文学式微,郭敬明韩寒张悦然的时代一去不返,再没有一个新锐文学家拥有他们的地位。等到最小说的出现,笛安安东尼等一批文学家的出现,几乎是回光返照。现在想想,和今天相比,那时候的文学地位,算是可以了。
年轻一代阅读的书籍,多半要从时光旧尘里寻找。儿时热衷购买的杂志,成年之后几乎再也没有读过。好的文字越来越少,掩藏在每一个装帧精美封面底下的文章,读者需要大浪淘沙的勇气和精神,才能挖掘宝藏。
可时代赋予的诱惑力太多了。时代滚步向前,大阔步前进的过程中,个人的欲望被充分瓦解。新时代的恋爱都带着快餐的味道,爱成了物质生活基础上的代名词,爱不再与痛苦有关。
文字也成了快餐。
谈论文学变成了一件定没用的事情。
事实上我有很长一段时间不曾写过文字,那些叩击自己内心的话语,渐渐变成一把外向的刀柄,给人显露出美好的一面。那段时间不曾试探内心的广薄,只在平衡内心的秩序,像个世俗鉴定完毕的成功人士,工作、学习、恋爱、结婚......这些步骤的完成不能不说是人生的一大进步。但总有那么一瞬间,感悟到内在的刀刃,逐渐生锈、迟钝,感到可惜。
我也是曾经有过那么一点在文字上天赋的人,真的要就此放弃吗?大二那年和小叔看壁虎爬墙,小叔还在感慨,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写字的。
现在,我们都在彼此成功的路上越走越远,问候也越来越稀疏,最近的一次磕泪的点还是婚礼前,他问我,“开不开心?”
我们的社会关注你的工作,而不问你的健康;关注你的身体,而不问你的心灵。偶尔碰到一个人,就像碰到一本好书,会感觉到水源的美妙,会击中泪腺,会痛哭流涕。
写字的能力就像是儿时彻夜聊天的能力一样,长久不用,就生锈了。而儿时聊天中,自己所展露出的那些充分的共情能力,也在成年后的岁月里,渐渐演变成了漫不经心——苦难太多了,还有什么事情值得惊天动地的内在消解?
而这,大概就是网络时代写字的意义——记忆生命、挖掘自我内在的感情,触碰那些世界上柔软的心脏,抵达灵魂深处。
最终,妥帖的,和自己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