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玲:论关闭朋友圈的意味文章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关闭朋友圈?

朋友圈,已是现代人际社交的一种时尚,就像手机,已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宝贝,人们甚至很迷恋手机和朋友圈。有所不同的是,手机是我们赖以连接世界的工具,朋友圈则是我们链接感情的渠道,若放弃朋友圈,我们还有其他途径满足感情链接,若放弃工具却令人感觉到行事的艰难。两者的心理感受不一样。

如果,确实存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关闭朋友圈,那么可能性的原因会是:(1)交往疲劳 ,精力局限。尽管人际交往是我们的主要需求,但在这个“拼”的时代,就大多数人来说,对工作挣钱、养家糊口、买车买房的需求更主要,所化的时间精力太多,无暇顾及业余生活,网络交往对他们是奢侈的。只有极少数有闲暇又渴望晒幸福的人,才肯化大把时间关注或经营朋友圈,朋友圈几乎是这类人的旅游圣地。当然,由这一原因选择关闭朋友圈的,自然是处于“生存需求”线上的人们。

(2)无趣无聊。我们说关系的建立和维持,一定是关系双方都有满足感,反之,关系的切断则意味着双方或某一方感觉有碍,才想逃离。因此,选择关闭朋友圈的人,一定有他内心的不爽或不愿继续保持在圈内的理由,猜想之一,就是在朋友圈中感受到不舒服,比如泄愤的无聊、低级之谈的无趣,也或许是其他的不舒服的感觉。但,这一原因的背后,透视了个体跟朋友圈的价值取向的极大差异。

(3)隐性压力感。交往需求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网络时代却给人们提供了便捷、丰富的交往平台,充分满足了人类的人际链接需要,或许正是这份交往需求被过度满足,才有了停歇的需要。人本是欲望的物种,当继续维持一个(一段)已不感兴趣的事物或团体,人就不可能是愉悦或满足,反而是负担或压力感,这份感觉会不自觉地驱使人做出逃避、或远离事物或团体。

又如果,选择关闭朋友圈这一现象是普遍的,那么还有两个深度说明:第一,个体在朋友圈中已体验不到情感的味道。若把朋友圈视为N个友人,意味着友情不再,该分手的时候到了,选择关闭是意味着与功利性圈子(也或许是肤浅)断交。第二,个体活得更自我的体现。试想,一个体与团体的关系,若到了个体“抛弃”团体的地步,无论是谁出现了问题,这都意味着个体的独立性、接受分离的能力体现,说明个体对自己人际交往的需求,越来越自主,越来越有选择性了。

若把放弃视为一种成长性能力,那么选择关闭朋友圈,何尝不是人的一种自我实现呢?因为面对朋友(圈)拒绝自己不想要的,是需要有了解自己,并接受自己、敢做自己的勇气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的一位老师,是魔鬼与天使的化身,可以说是方面老师。 双面老师带着一副圆框眼镜,好像画着淡妆,或者...
    百合花小雨阅读 2,890评论 0 1
  • 夜静曲声故愁绵, 误思异域素颜人。 黄昏自晓黎明见, 此情可待何时抉。
    澹月孤影阅读 2,635评论 0 0
  • 目录 上一章 朱时勋又端起茶杯,喝了两口,然后道出了原委。 原来,当时西红柿开花前要追肥,于是统一购买了有机肥。后...
    小静读童书阅读 3,707评论 0 2
  • 今天,是我的第二个小实验品的第二堂课,上周我把第一天的集训压缩成了一上午,侄女成功分出了两色UNUO牌及玩具,这...
    贻欣阅读 2,53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