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起居爸和儿子之间的桥梁
前天早上按居爸的要求,我向儿转达了父亲节居爸的感谢,儿听了很开心的样子,同时也坦白他自己并没有发给居爸祝福短信。我对儿说:你虽然文字上没有发送,但心里是祝福的,你的心意居爸也收到了!儿笑着嗯了一声。我又对儿说: 昨天的父亲节是美国1972年制定的,其实中国的父亲节早在1945年就定下了,是每年的8月8日。相信你是过8月8日的父亲节。儿心领神会地点头。
一早把儿的那篇《居爸是我的救命恩人》发到群里,很快收到居爸的回复。我把居爸的回复给儿看,儿有点不敢相信问: 他对我有印象吗?我说: 有啊!儿问:真的假的?真有印象吗?我准备再次给他看居爸的回复,儿摆摆手说:行行行,他有印象就行。儿体谅居爸,500多个儿女,对他没印象也属正常。我认识居爸时,居爸还是个商业大咖,后来就因为有了像我这样的案例,才全面转到家庭教育行业的。
二、阐述创作思路
儿打开了话匣子: 这篇文章以时间为线索,串起一个个重要转折点事件,事件详写,以痛苦反衬出疗效和居爸的伟大,高中三年一笔带过,有详有略,潜移默化,深入骨髓。以第一人称写自己,让读者仿佛读的就是自己。鲁迅惯常第一人称写自己,通过亲身经历,更有说服力。把读者带入其中,当出来时,感觉世界是美好的!
儿子说这段一气呵成,我听了频频点头,理解深刻啊!关键是运用得好。儿说: 妈妈,你不知道高考的阅读理解我做了多少,最能打动人的就是亲身经历。居爸辅导后的高中三年我看世界的角度都不一样了,是新颖的全新思想,不像前几年自己总是绕不出来。
三、年轻就是用来吃苦的
儿笑着说: 还有三天成绩公布,我一点也不紧张,因为我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不行就去复读,首选中加,其次一中。儿指着两大麻袋高三复习资料说: 无非就把这些复习资料捡起来。年轻就是用来吃苦的,年轻时苦受的越多,以后就越轻松。复读都有93年的,我怕什么!无非今年比别人大一、两岁,明年比别人大两、三岁而已。为了未来,这算不了什么!
十五、六岁是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国家设立高考,让这个年龄段的人去集中精力做这一件事,没办法去想其他的事,学今后大部分用不到的知识,就是为了挫他们的锐气,消耗他们的精力。若撤销高考,社会治安就会乱,犯罪率会增高。
我的意志力磨练得足以复读,中加学校(半军事化管理)学习强度完全受得了,原来的补习学校号称“小毛坦厂”,我也挺过来了。其实做任何事之前要做好最坏的结果的充分心理准备,做好吃苦的准备,而不是只想着最好的结果。中考时,我只想到考取最好的学校,结果是仅差2分没进,导致心态崩塌。那里(大爱无疆)有好多人跟我以前一样,我不希望看到学弟学妹妹们走我的老路,我知道,但没能力救他们,只有居爸能救。初中时又在重点班,那次数学考145分,却总想着隔壁班有两个考150分满分的。进步是螺旋式上升的,有回落很正常,努力了后面的人生将会不一样,可以选择难度更大的挑战,别想着考试结果如何,练好自己,踏实走好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