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 《軟件測試報告》(STR)是對計算機軟件配置項CSCI、軟件系統或子系統,或與軟件相關項目執行合格性測試的記錄。
- 通過STR,需方能夠評估所執行的合格性測試及其測試結果。
軟件測試報告的正文格式如下:
1 引言
本章應分成以下幾條。
1.1 標識
本條應包含本文檔適用的系統和軟件的完整標識,(若適用)包括標識號、標題、縮略詞語、版本號、發行號。
1.2 系統概述
本條應簡述本文檔適用的系統和軟件的用途。它應描述系統與軟件的一般性質;概述系統開發、運行和維護的歷史;標識項目的投資方、需方、用戶、開發方和支持機構;標識當前和計劃的運行現場;並列出其他有關文檔。
1.3 文檔概述
本條應概括本文檔的用途與內容,並描述與其使用有關的保密性與私密性要求。
2 引用文件
本章應列出本文檔引用的所有文檔的編號、標題、修訂版本和日期。本章還應標識不能通過正常的供貨渠道獲得的所有文檔的來源。
3 測試結果概述
本章應分爲以下幾條提供測試結果的概述。
3.1 對被測試軟件的總體評估
本條應:
- a. 根據本報告中所展示的測試結果,提供對該軟件的總體評估;
- b. 標識在測試中檢測到的任何遺留的缺陷、限制或約束。可用問題/變更報告提供缺陷信息;
- c. 對每一遺留缺陷、限制或約束,應描述:
- 對軟件和系統性能的影響,包括未得到滿足的需求的標識;
- 爲了更正它,將對軟件和系統設計產生的影響;
- 推薦的更正方案/方法。
3.2 測試環境的影響
本條應對測試環境與操作環境的差異進行評估,並分析這種差異對測試結果的影響。
3.3 改進建議
本條應對被測試軟件的設計、操作或測試提供改進建議。應討論每個建議及其對軟件的影響。如果沒有改進建議,本條應陳述爲“無”。
4 詳細的測試結果
本章應分爲以下幾條提供每個測試的詳細結果。
注:“測試”一詞是指一組相關測試用例的集合。
4.x (測試的項目唯一標識符)
本條應由項目唯一標識符標識一個測試,並且分爲以下幾條描述測試結果。
4.x.1 測試結果小結
本條應綜述該項測試的結果。應儘可能以表格的形式給出與該測試相關聯的每個測試用例的完成狀態(例如,“所有結果都如預期的那樣”,“遇到了問題”,“與要求的有偏差”等)。當完成狀態不是“所預期的”時,本條應引用以下幾條提供詳細信息。
4.x.2 遇到了問題
本條應分條標識遇到一個或多個問題的每一個測試用例。
4.x.2.y (測試用例的項目唯一標識符)
本條應用項目唯一標識符標識遇到一個或多個問題的測試用例,並提供以下內容:
- a. 所遇到問題的簡述;
- b. 所遇到問題的測試過程步驟的標識;
- c. (若適用)對相關問題/變更報告和備份數據的引用;
- d. 試圖改正這些問題所重複的過程或步驟次數,以及每次得到的結果;
- e. 重測試時,是從哪些回退點或測試步驟恢復測試的。
4.x.3 與測試用例/過程的偏差
本條應分條標識與測試用例/測試過程出現偏差的每個測試用例。
4.x.3.y (測試用例的項目唯一標識符)
本條應用項目唯一標識符標識出現一個或多個偏差的測試用例,並提供:
- a. 偏差的說明(例如,出現偏差的測試用例的運行情況和偏差的性質,諸如替換了所需設備、未能遵循規定的步驟、進度安排的偏差等)。(可用紅線標記表明有偏差的測試過程);
- b. 偏差的理由;
- c. 偏差對測試用例有效性影響的評估。
5 測試記錄
本章儘可能以圖表或附錄形式給出一個本報告所覆蓋的測試事件的按年月順序的記錄。測試記錄應包括:
- a. 執行測試的日期、時間和地點;
- b. 用於每個測試的軟硬件配置,(若適用)包括所有硬件的部件號/型號/系列號、製造商、修訂級和校準日期;所使用的軟件部件的版本號和名稱;
- c. (若適用)與測試有關的每一活動的日期和時間,執行該項活動的人和見證者的身份。
6 評價
6.1 能力。
6.2 缺陷和限制。
6.3 建議。
6.4 結論。
7 測試活動總結
總結主要的測試活動和事件。總結資源消耗,如:
7.1 人力消耗。
7.2 物質資源消耗。
8 註解
本章應包含有助於理解本文檔的一般信息(例如背景信息、詞彙表、原理)。本章應包含爲理解本文檔需要的術語和定義,所有縮略語和它們在文檔中的含義的字母序列表。
附錄
附錄可用來提供那些爲便於文檔維護而單獨出版的信息(例如圖表、分類數據)。爲便於處理,附錄可單獨裝訂成冊。附錄應按字母順序(A,B等)編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