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战争,南斯拉夫也许就会在某一天夺取世界杯冠军。我知道这样想早就无济于事,但有时你还会梦想这一切能够发生。”——萨菲特-苏希奇
历经加时苦战淘汰英格兰之后,克罗地亚队历史上第一次闯进世界杯决赛,成为世界杯历史上第13支进入决赛的球队。按照FIFA官方的算法,格子军团的世界杯战史并没有继承前南斯拉夫的成绩,而即便是前南斯拉夫,也从来没有实现过杀入决赛的壮举。而提起前南,就不可能不提南斯拉夫内战,它通常被认为是欧洲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为惨烈的战争。时至今日,原来的前南地区已经出现了7个FIFA成员: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黑、黑山、马其顿和科索沃。那个熟悉的问题,可能还会被一次次提起:他们本可以有多强?
1987年世青赛,南斯拉夫黄金一代夺冠。对于这个问题,1991年贝尔格莱德红星队获得欧冠冠军时的主力攻击手比尼奇曾说:“真正的悲剧是,我们自己都不知道我们本可以有多强。”1998年世界杯,克罗地亚以黑马姿态夺得季军,当时阵中的几大重要成员达沃-苏克尔、博班、贾尔尼、斯蒂马奇和普罗辛内茨基都来自当年夺冠的这支南斯拉夫青年队。如果他们再加上米哈伊洛维奇、米贾托维奇、博克西奇、斯托伊科维奇、萨维切维奇等人,会是什么样子?但这支想象中的球队,永远失去了登上历史舞台的机会。1991-92赛季,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的所有参赛球队退出,南斯拉夫全国联赛宣告解体;1992年欧洲杯开赛前10天,南斯拉夫队被取消了参赛资格,丹麦队取而代之。关于那届比赛,人们如今更多赞叹的是替补参赛却神奇夺冠的“丹麦童话”。
与1990年世界杯其实相对平淡的表现相比,人们更为惋惜的是南斯拉夫没有机会参加1992年欧洲杯和1994年世界杯。从1987年U-20世青赛夺冠的年龄结构来看,这两届比赛的年龄层次本来是非常令人期待的。首发阵容可以说是名将云集,而除去上面这套首发,米哈伊洛维奇、米贾托维奇和博克西奇都还可以板凳席上待命。但这套阵容能够打成什么样子,已经只能停留于人们的分析推演之中了。时至今日,仍然会有不少人来组建现在的“南斯拉夫队”,看看这些来自前南地区的球员能够组合出怎样的阵容来。克罗地亚是近年来战绩最好的前南球队,因此这些推演多半是在克罗地亚的阵容基础上进行的。
现在的“南斯拉夫队”实力如何?纸面上说,他们比克罗地亚国家队拥有更强的首发强度和板凳深度,很适合应对世界杯这样的杯赛制较量。但这种整合起来的美好,更多只是体现在纸面上——你能确保他们比克罗地亚队的化学反应更好吗?纸面上看起来合适的搭配,现实中主教练能调配出来吗?更不用说政治平衡方面的问题,这一点早在40多年前,就已经被随南斯拉夫参加世界杯的斯洛文尼亚球员布兰科-奥布拉克提及:“我认为我进入南斯拉夫队是因为我踢得好,但也因为我是斯洛文尼亚人,这个队里必须得有一两个斯洛文尼亚人。如果我踢得不好,那么也会有其他的斯洛文尼亚人补进来。”
按照布兰科-奥布拉克的说法,球队大名单或许要有10个塞尔维亚人,5个克罗地亚人,再加几个波黑和斯洛文尼亚人。1990年世界杯的南斯拉夫主帅奥西姆虽然否认有人要求他按照共和国国籍分配阵容名额,但坦承这方面的压力是存在的,并且举了“英国队”的例子来描述这种政治上的考量。而本届世界杯上扎卡和沙奇里的庆祝动作争议,以及2014年塞尔维亚和阿尔巴尼亚之战爆发的激烈冲突,也在足球场上继续显示着这种痕迹。这些纷乱纠葛,有时候比场上的对手要难对付得多。由于选人和排阵方面的考量,再加上阵容结构并不合理,1990年名气很响亮的南斯拉夫队,在世界杯上的表现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强势,算不上成色十足的黑马。
关于“南斯拉夫队”的幻想固然美好,但这毫无疑问是不切实际的。人们都难免倾向不被看好的一方,在传统豪强占据欧洲足坛顶层位置的情况下,愿意看到和支持新势力的崛起。此番克罗地亚闯入世界杯决赛,自然会引发又一次关于“南斯拉夫队”的讨论。但这些美好、至少是看起来美好的设想,也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了。1992年3月25日的热身赛,南斯拉夫队0-2负于荷兰,就此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