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各年龄班的主要活动方式
儿童心理研究和儿童的实际情况告诉我们:无论是教育还是保育,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需要我们以不同的方式对待。基于这个理念,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及其需要是本课程的核心。因此我们提出:第一,关注和理解他们在不同年龄状态下的情感需要;第二,尊重他们的实际年龄表现,给他们自主的空间:第三,提供适宜他们实际年龄需要的活动方式;第四,让他们做符合本年龄发展水平的,并通过自己努力能够做的事情,所以,为了满足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幼儿的实际身心发展水平,我们提出了不同年龄班的主要活动方式。
托班--生活化的自然渗透。
2~3岁的托班幼儿心理处在特殊的发展阶段,迈出从家庭走岗幼儿园的第一步,对他们具有很大的挑战。托班幼儿的自我意识开始建立,他们能够把自己与外界、他人区分开来,开始表现出独立的倾向,并出现反抗性行为,喜欢与同龄伙伴及熟悉的成人交往,对亲近的人有强烈的情感依恋;懂得给予和接受关爱,会判断出他人对自己的期望:对新奇事物感兴趣,喜欢重复与模仿、心理活动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
“生活化的自然渗透”是托班的主要活动方式。我们应该在尊重托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日常生活、游戏、锻炼等具体活动,对幼儿进行适宜的引导、帮助和支持、使他们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小班--游戏化的一日生活。
小班阶段的幼儿大都处于从家庭转向社会的一个特殊时期,明显地需要情感呵护,需要对成人的依恋;小班幼儿还特别喜欢模仿、拟人化心理特征明显等。所以,小班幼儿需要教师经常与他们一起游戏,并以拟人化的活动形式理解和参与活动,满足他们爱模仿的心理需求。
同时,在结合根据实际活动需要组织的教育形式(如集体活动中的讲故事)的前提下,以符合小班阶段孩子身心发展需求的“游戏化的一日生活”开展保教工作和实现教育目标,更适合他们。
中班一一目标化的活动区活动。
中班阶段的幼儿具有活泼好动,对规则感兴趣,活动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爱玩、会玩等特征。而活动区的设置既能满足他们活泼好动、积极主动的特征,又能帮助他们在区域活动中体验规则,满足个性化的发展与自主性游戏的需要,满足他们爱玩、会玩的心理需求。因此,活动区不再是一个辅助的教育手段,也成为了实现中班幼儿教育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同时,在根据实际活动需要组织的教育形式(集体活动)下,以符合中班阶段幼儿身心发展需求的“目标化的活动区活动”开展保教工作和实现教育目标,更适合他们。
大班--活动化的共同学习。
大班阶段的幼儿自控能力增强,合作能力增强,认知积极性和能力增强,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也开始发展;同时,即将步入小学生活也需要他们开始适应集体教育形式。因此,与他人一起共同学习是他们能够完成,也是他们需要的。但他们毕竟还处于幼儿期,游戏仍然是他们的主要活动形式,所以这时的集体活动或共同学习,还应该是游戏化的、活动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