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地地道道的北方人,明快多彩而又厚重凉爽的秋天,在我心中,是比春日更加值得欢欣的时节。
高原的秋,除却植被的细微差别之外,其实与别处并没有太多差别,只是天更蓝,水更清,唯一的标志,就在于悠闲吃草的牛羊,还有看起来憨厚可爱的矮脚马。
我们这一天仍然在青海。司机推荐了一个地方,叫做互助县。这里是土族的聚居地,他们跟自己的村落叫做“彩虹的故乡”,家家户户的房子上,都漆着彩虹色的条纹,整齐又好看。另外,这里还盛产好酒,据说当地人饮酒颇为豪气,甚至“麻雀都能喝四两”,听得我恍惚觉得空气中都有一股酒香。
空中的云朵包裹着太阳光悠悠地变幻着形状,我们也跟着车子一路看着外头悠悠的景象。当车子渐渐驶入农村,路边开始出现大片大片的农田,司机师傅兴致很高,不断指着路边说“这是土豆”、“那是青稞”,说着说着,前面的路就被悠闲的动物们堵死,车子就要慢下来。
我想,我爱高原,或许有一大部分,是因为这些动物。
我们在城市中,根本想象不到,那些牛啊,马啊,羊啊,甚至猪啊,狗啊,鸡啊,它们都可以十分安然地、堂而皇之地,行走在你眼前的任何地方。山崖上,土坡上,草里上,树林里,甚至,马路上。特别是牛,往往就横在马路上一动也不动,任你的喇叭再响也不为所动,非要等到你的车已经开到跟前,它才慢悠悠看你一样,甩甩耳朵,再甩甩尾巴,慢悠悠地走开。而高原上的司机也并不急躁,有时候要等一整群羊从马路上走开才能再往前走,他们大多都会选择耐心等待。对于我们来说,这种场景在最初见到的这一天成为极度兴奋的引子,却在后续成为了一抹常见的风景,甚至成了旅行的“标配”。后来,恰恰就是这种潜移默化的柔和风光,打开了当时的我心中,一直紧锁的一扇门。
不知道今天的人,有多少时候会发现自己无时无刻不活在一种“生存恐惧”中。或者,叫它“生活质量下降恐惧”会更为贴切。对于此,我的老师曾经说过,“天地会做你最大的靠山,大自然永远给你补给”。当时听着,觉得这是好有能量的一句话呀~但它到底怎样才能作用于我的生命,化解我的恐惧呢?
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依旧恐惧着,焦虑着,捉襟见肘、前途未卜着,完全不懂,人到底该如何放心地生活,如何心无挂碍,又如何无有恐怖。
当我真的到了高原,看那天地那样辽阔,牛羊满山都是,大山不计回报地用本就贫瘠的植被养育了它们,它们又不计回报地用血肉和力气支撑了当地人的生活和家庭。而在一个外来人的眼中,高原上的放牧生活,简直就是几乎不需要任何金钱成本的生活,只要你肯去劳作,就可以生活得很好。
只要你肯去劳作,就可以生活得很好。
一切美好的偈语,都应当有一个前提,就是自己的努力。再精诚的心也不可能换来一个躺着就能被妥善照顾的人生,没有辛勤的劳作和付出,人不可能平白从天地自然手中拿走任何东西。
当时的我不明白这一点,现在想想,恐惧难解,也是该然。当我们从小在城市长大,衣食住行皆要用金钱去换取的时候,大脑的逻辑往往会让我们误会地得出一个结论“钱就是一切的来处”,却忘了那个“一切”的来处其实是大地,而“钱”的来处,其实是自己。
当我们把自己和天地自然的关系调整一下,从旁观者到参与者,从索取者到奉献者,从支配者到顺应者,就有与其合二为一的可能。当我们真正合于天地,哪怕只有一瞬间,你都不会忘记那个当下,那时你心中会涌动一种巨大的欢喜——那就是全无恐惧的人的本心,干净纯澈,像山野林间缓慢流淌的小溪,温温凉凉,却给人莫大的力量。
请相信,只有经历,才能造就人生。也只有经历,才能精彩人生。所以,去感受,去探求,去尝试,去做一个不怕失败的,有故事的人——某种程度上,这或许是人生中,最伟大的一种勇敢。
惊鸿
2017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