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的收获,第四部,无意义感,第十章,无意义感
生活是没有意义的,这才是真实情况。生活的每一天,每一步都让我越来越接近悬崖,我很清楚地看到前方什么也没有,只有毁灭。
我已经看到过许多人因为感到生命不值得一活而死去。据此我得到一个结论:生命意义的问题是所有问题中最为紧要的一个。
意义的问题
1.人追寻意义。没有意义、目标、价值的生活会带来巨大的痛苦。
2.前面所描述的自由,却让我们发现唯一的绝对就是没有绝对。存在主义理念把世界看作是偶然的,也就是任何事情都可能是另一副样子。
需要意义的个体如何在没有意义的世界中找到意义?
生命的意义
定义
意义:指的是逻辑一致性,它是用来指代某物所表达的含义的一般性词汇。寻找意义指的是追寻一种逻辑性一致。目的指的是意图、目标、功能。
在传统使用中,生命的“目的”和生命的“意义”是可以互换的,因此我将把它们看作是同义词。“价值”是另一个密切相关的词汇,其含义之一与“意义”是相同的,它的另一一种含义则是经常被混淆,因为“价值”这个词同样可以指代“重要性”或者“后果”。
拥有世俗意义的意义感的个体将生命体验为:具有某种目的或者需要得到实现的功用;具有主要目标,并可以将自己奉献于这个目标。
普遍意义暗示在个人之外,超越于个人之上,存在某种设计,这毫无例外的会指向某种奇特的或者宗教性的宇宙秩序。世俗意义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具有完全世俗性的基础;也就是说,一个人可以在缺乏普遍意义系统的情况下,具有个人意义感。
具有普遍意义感的个体通常会体验到一种与之对应的世俗意义。换句话说,一个人的世俗意义由实现或融入其普遍意义构成。
普遍意义
个体的生命是神圣的、天赋的,每个人的任务是明确并且实现上帝的意旨。另一种关于普遍意义的观点强调的是人类生命投入对上帝的效仿中。上帝代表着完美,而生命的目的在于追求完美。
生命从无机物诞生,其最终目标就是人。
世俗的个人意义
缺乏普遍意义是的个人意义。相信有某种更高等的、和谐的生命模式,并且每个个体在其中承担着特殊角色,这令人得到极大的安慰。现代世界中的人类面临的任务是在没有外在坐标指引的情况下,找到生命的方向。
荒谬世界中的意义:加缪与萨特。加缪使用”荒谬”这个词来形容人在世界上的基本情境,即寻找超越和意义的人类,却必须生活在一个没有意义的世界中的困境。
人类的渴望和世界的冷漠之间的张力构成了加缪所说的“荒谬”的人类处境。
作为个人只有有尊严的面对荒谬,才能够获得意义。
加缪起始的立场是虚无主义(因为世界缺少意义、目的和价值而绝望),然后很快发展出一个个人意义系统,这个系统包含几个突出的价值和行为准则:勇气、高傲的反抗、齐心协力、爱以及尘世的圣洁。
萨特对生命意义的看法简练而无情:所以事物不因任何理由而存在,从开始到衰落到死亡,一切都是出自偶然……我们的诞生毫无意义,死亡同样没有任何意义。
没有绝对的意义,每个人必须独自创造自己的意义。
人是一种徒劳无益的激情;我们的诞生毫无意义,死亡同样没有任何意义。对于意义的追寻,包括找到一个家、在这个世界上与他人共同的归属感、自由、反抗压迫、为他人服务、启蒙、自我实现以及参与,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参与。
对于加缪和萨特来说都很重要的是,人意识到必须创造自己的意义(而不是寻找上帝或者是自然的意义),然后人必须全然投入去实现这个意义。
人完全去浸入生命之流中是既美好又正确的。
利他。给世界留下较好的居住环境、服务他人、参与慈善活动,这些活动都是正确和美好的,并给许多人提供生命的意义。
成为他人的榜样,尤其成为自己孩子的榜样,帮助他们减少或者消除死亡带来的恐惧,这可能让生命直到死亡的那一刻都充满意义。
给予和付出、对别人有益、使世界变得更好,这些愿望是美好的。
为理想奉献。人通过自身理想成就自己。首先,其中有一个利他的成分,人通过为他人奉献而找到意义。如果一个活动要提供意义,那么很重要的一点是它能够“使个体超越自我”,即使这个活动本身并不明显是利他主义的。
创造性。某种从未出现的、美丽的、和谐的东西,也可以有效的消解无意义感。
艺术作品本身以及由其启发的新的内在观照。
寻找创造性很多时候是为了能够改变世界的现状,发现美丽,不仅仅是为了自身,也为了他人的快乐,因此创造性与利他主义有着重合。创造性在爱情中也有其角色:将某种东西代入他人的生活,这是成熟爱情的一部分,也是创造过程的一部分。
享乐主义的解决方法。生命的意义在于完全的品尝生活,对于生命的奇迹保持惊奇,把自己投入生命的自然韵律之中,在最深的感触中寻找快乐。
自我实现。另一种个人意义的来源是相信人类必须力争实现自我,人们应该献身于实现自我的潜能。
马斯洛认为人有着趋向成长和人格整合的倾向,有着一个内在蓝图或模式,其中包括整套独一无二的特性组合,以及表达这些特性的自我驱力。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是自然的过程,是人类作为有机体的最基本过程,并不需要任何社会结构的协助就可以实现。
自我超越。享乐主义和自我实现是与自我相关的,而利他主义、献身于理想、创造性的意义,反映出超越自身利益、为某种外在与或者“高于”自己的人或事而努力的渴望。
要弃恶行善。你做了错事吗?那就以行善来抵消。
一个人越是关注自我,就越是难以获得满足;而是越对自己的关注,应关心另一个人的存在。
自我超越和生命周期。人在一生的不同阶段会逐渐发展不同的意义。利他和其他自我超越的行为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