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为了拍《色·戒》,专门带着汤唯四次上门向潘迪华讨教那个年代上海淑女的知识。真是认真的导演!许多事情可以模仿,比如服装、发式、姿势以及道具等,但那种韵味却不是短期内可以速成的。
潘说,那个时代的女性,即使穷苦人家的女儿也是潜移默化在那种环境中成长。真的是有道理的。优雅不是来自于金钱,而是来自于潜移默化的教养。
记得小时候家住上海南市城隍庙附近,邻居都不是什么有钱人家,有些甚至是非常贫穷的人家。但是对孩子的待人接物、坐立起行等都有要求。吃饭,左手必须端着碗,绝不允许把碗放在桌上扒拉着吃;喝汤、咀嚼不准出声;必须闭嘴咀嚼;夹菜只能夹面前盘子的,盘子里的菜也只能夹靠近自己这边的;伸筷子时不能伸到别人面前……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更是大人时常跟孩子唠叨的。走路不能摇头晃脑、不能摇肩甩臂……潘迪华在她的文章中说:甚至睡都有睡相。并回忆幼小时练习睡姿,要侧着身子,遐想着第二天醒来有糖果吃,带着微笑追寻梦乡。虽然睡着后睡姿会乱,但母亲总会给她纠正。她说,日久有功,你的脸庞就会松弛,多了笑容……这些似乎是无足轻重的小事,却对一个人气质的形成至关重要。
岂止城里。那时候回苏北农村,一样是有许多规矩的。走亲访友如何拜见长辈,吃饭时如何按照长幼次序找对自己的位置……
那时,住亭子间的老师是受人尊敬的。即使是路口烟纸店柜台里边摇着蒲扇的白发老太也是优雅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社会变得以粗俗为荣了,优雅被看作是酸户头了。甚至,因为穿着整洁,一句“小资产阶级情调”就足以阻止一个人的入党提干。
现在,“小资情调”已经是一种时髦了。虽然只是没有积淀的做作,但总好过以粗俗为荣。假以时日,期待优雅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