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标题,你会想到啥?对对对!就是那家火锅店。火锅店跟DISC社群有什么关系?嘿嘿,高D高I的人,别着急,往下看。
本来今天是要回答前文中提到的,问题3、问题5。本姑娘昨晚灵感一闪,觉得可以合并回答,因为底层逻辑是一样的。(我不会告诉你是因为懒得分开写.....)
而这套逻辑又让我迅速联想到国内著名火锅店—海底捞。所以有了今天的文字创意。
海底捞受大众欢迎的程度不需要我多说。只要去海底捞吃过火锅的朋友都感受过:门口排队时有免费小吃和茶水、免费的美甲服务、一个人吃饭可获得玩具熊陪吃、上厕所出来时有人递湿巾等服务,有网友感叹“地球人已经不能阻止海底捞了”。
去海底捞吃饭的人,真的仅仅是去用餐的么?我相信很多人也是好奇,奔着研究去的。
它的服务流程到底是怎么设计的?
它的服务细节到底有多少?
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排队那么久却乐在其中,却不抱怨?
它的员工为什么工作强度那么大却状态饱满?
为什么那么多人同时用餐且服务员在大堂里窜来窜去,整个现场能做到“忙而不乱”?
其实这些问题,跟我今天想说的DISC社群为何你学不会,完全有异曲同工之妙。
你以为大家来参加DISC课程,真的仅仅是来学DISC知识的么?很多人也是奔着研究来的(嘿嘿,没啥不好意思承认的)
DISC的学习流程到底是怎么设计的?
DISC的学习体验的细节到底有多少?
为什么封班(报名结束)之后还有那么多人交钱作为候补?
它的助教们为什么工作强度那么大却依然状态饱满?
为什么现场那么多学员及那么工作人员,整个学习现场做到“忙而不乱”?
对于以上问题我的感受如下(作为高I,如果认为我说的不对,不接受拍砖,绕道走即可)
从新学员的角度来看
1、DISC学习的流程是按照认知逻辑来设计的:基础课+线下课+21天落地课。这个框架设计有预热有落地。
就拿基础课来说,DISC内容太多,无法在2天线下班里全部教授完毕,所以基础班可以基本扫盲,让大家提前进入学习状态。
我在前文写过,基础课的信息量很大,不仅要听,还有自己有输出。我是反面教材,基础课我既没有全部听完,也没有及时输出打卡。所以的确学习效果受影响(任博老师看到我们反馈的基础班学习状态,表示心碎了)。建议看到此文的后期学员,务必重视基础班,务必重视基础班,务必重视基础班!
2、DISC社群的意义,不仅要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大家彼此熟悉建立链接。而这个目的的达成,仅靠群内点赞、发个红包浅层次的互动肯定是不够的(当然,没有红包是绝对不行的)
所以社群设计了开课前的充分的交流环节:
比如让每个新学员参与制作电子版自我介绍接龙,助推示范,有统一的规则、模板,及整齐划一又体现个性;
比如开班前让有新学员在群内自我介绍,每晚9点开始,每次5个人,每人10分钟,格式、内容、展现形式、甚至这段话后面要加什么小表情,都是助推和学员一起设计过的。(我的介绍不二姑娘就帮我分段、设计小表情呢,隆重感谢下)
所有看似的不经意,都是精心准备的结果。
再比如考虑到学员之间要有搭档,在开班前还要完成“死党”配对环节。想找到合适的死党,在从未谋面的情况下谈何容易。这恰恰需要新学员多在群里互动,多介绍自己,多发起链接的意愿,才能在规定时间内找到伙伴。
我仅举以上3点说明,仅仅是新人开班前的预热铺垫工作,助教们就考虑的如此细致充分。那学员怎么会体验不好呢?
魔鬼藏在细节里,如果海底捞的服务细节到让你惊喜,那DISC社群的细节会让你惊喜到尖叫!
(前方高能,请做好准备)
有助推亲自手写的字帖,内容都是根据每个学员自身情况度身定制的;(关键是字还很漂亮,有木有?)
我们每天喝的水杯上,考虑到大家可能会混,还个性化贴了名字贴;
我们的大礼包里有定制U盘,上面是根据每个人的名字单独制作的;(很惊喜了有没有!)
更厉害的是,李海峰老师赠送给我们的书籍上,有写给每个人的留言哦!
这种种用心,体现出对学员发自内心的爱以及极大的尊重。这就是为什么哪怕候补,哪怕只能坐在后排,哪怕不能进组,很多小伙伴也要积极参加!(高I特质显现,好激动有没有)
所以,今天就是从学员的角度来尝试告诉你,为啥DISC社群你学不会。这些还都是冰山一角哦。
明天我会尝试从助教的角度来看,为啥DISC社群你更学不会(其实我也还没做过助推和助教,但通过观察还是有些感受的)。
好咯,各位,明天继续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