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舍友一回来就跟我大谈王阳明心学,让我跟他一起悟道。我一边炒菜一边笑着说:炒完菜我就送你去龙门(精神病院)。舍友摆摆手说:真是夏虫不可语冰。从古至今,多少人追求永生,你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永生吗?是精神世界的道。我忽然停下了手中的菜勺。
不死不灭,古来就是几乎所有人的梦想。苏东坡生前也曾求丹药、问仙术,练瑜伽、学辟谷,欲得长生。在那皇帝都只能在位几年、十几年的宋朝,他算是高寿,但终究免不了一死。历经了一千多年,这样一个鲜活的人物却仿佛还在你我之间,不正是舍友所说的精神世界的永生吗?
“为文与人,贵在真纯。如行云流水,行于其所当行,止于其所不能不止。”看到这里忽然想起了小学时作文启蒙老师说的: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这最简单的,后来却仿佛成了最难的。
有人说,人只有在生命的起端和终点最真实。起端还未学会掩饰,碰鼻了就学会了所谓成年人的处理方式,接近终点又终于明白了其实真实才让自己最轻松。极少有人能一直保有着这种真纯,苏东坡却是。敢于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即使在他人看来这样做小气、不识大体,也不加以粉饰。如:创碑文怼陈太守。真实地怼了,大不了吵一架,谁错谁认错嘛,不必藏着掖着。这思维多么可爱!你不完美,但你很美。后来,苏东坡与陈太守成了朋友,跟他的儿子更是成了挚友。苏东坡也怼王安石,但晚年的王安石却并不憎恨他,而是恨吕惠卿。所谓的忍,不是教我们虚伪。该怼就怼,怼完不能做朋友的,那本来也是塑料朋友。
一位长辈曾说:心底无私天地宽,依着这句话来做事、做人,百无禁忌。当时并不能很好的理解,读苏东坡传记,却忽然顿悟。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被贬至海南,但不管在什么处境,他都有不错的人缘。一个人不是为一己之私,做事确能放开手脚。所以他能修成西湖,求得了雨,赈得了灾,所以他再倒霉也有人愿意站在他身边。想想有时候,我们之所以觉得为难,正是因为有私。
除了这些,我们还应学的是苏东坡的生活。“处贫贱易,处富贵难。安劳苦易,安闲散难。”这与我们惯常的思维不一样,但其实真是至理名言。他爱好广泛,作诗、绘画、书法、音乐,甚至农作,都可以给他快乐,所以朝廷不用他时他也不会终日无所事事。他人际关系健全,交三教九流的朋友,僧侣歌姬也能成他的座上宾,所以悲愤时可以及时转移注意力,一泄心中不快。良好的心态是长寿的秘诀。不是所有人都能取得与才能相对应的成就,不如将目标定为:去获得最大化的生命长度和最大化的愉悦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