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同行朋友总是笑我傻,如果是因为我早早放弃学业进入社会出卖劳动力而笑我,那我无话可说;或者是因为我不懂得人情世故的木讷,时常得罪客人以至于差评颇多而被笑,那也无可厚非。但无论是出于哪一个理由,他们都不能因为我每天总是把下午6点半的”黄金外卖“时间用来在鸿溪桥上发呆而取笑我。
某个大哲学家说过“你能在浪费时间中获得乐趣,就不是浪费时间。”这是我有限的学生生涯里,印象颇深的一句作文素材——似乎我曾在中考那篇跑题的作文里引用过吧。亦或者阅卷的老师正好也觉得这句话深有感触?语文成绩竟是唯一能证明我初中3年时间,并非全是打了水漂的唯一依据。
之所以再次引用这句话,是因为我想论证,站在桥上发呆,并不是值得取笑的行为。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对世界投影的反馈自然也就花样繁多。
鸿溪桥比邻A大,更具体的说,是鸿溪流经过A大,从校园西边穿过南北校区,东出入江。鸿溪流波清缓,沿岸水植丰茂,鱼跃鸿飞。得此地利,A大可谓大学城众多高校风景独一档。而站在鸿溪桥上看去,10米开外,每天6点半出现在鸿溪南岸观景亭里的那个婷婷身影,却是我愿意在此“浪费”时间的风景。
好啊,讲了半天,你也跟着我的同行一块开始笑话我了?这不活脱脱一个痴汉形象嘛。你甚至已经脑补完了可能要出现的剧情?等等,还没说完呢,其实,我压根不认识这位“女主角”,当然她也不可能是我人生的女主角,之所以愿意每天准时相侯,是因为她总是来这独自练习小提琴,她在演奏,我在听,她喜欢演奏,我喜欢听。
没有过多的铺陈,清晰的琴声总能准时奏鸣,而演奏的姑娘,似乎喜好随着环境的变化演奏不同的曲风,波光倒映霞光,晚风撩过发辫,时而跃出的小鱼和贴着水面掠过的飞鸟,最早点亮天空一角的启明星,沿河散步的学生小情侣,所有的美好意向,都因小提琴声的伴奏,愈发鲜明和热烈,仿佛有着无穷迸发的生命力,想要极声向万物倾诉爱意的醉心和冲动。那是我绝不能在街头巷尾奔走中、逼仄烦闷的厂房里、市侩交集的人际中能体验到的美好。
多年以后,当我已不在需要刻意为生活奔波,我自己也才明白当年这一简单而纯粹的行为——生活并非总是平淡而绝望的前行,照影未必惊鸿,是人心不甘于碌碌,所以才期盼短暂的眺望。曾经每天耗去的那段时光,正是那时而悠扬时而激昂的诚挚曲调,将我从机械而麻木的生活中抽离出来,捧在阳光下,置于清风中,浩浩苍穹从未如此清晰深远。而那个演奏乐曲的,有些清隽的身影,印刻在夕阳霞光里,照进那鸿溪清波,惊艳和陪伴了我整个迷茫的20岁。
“曾是惊鸿照影来。”于陆游,是伤心的结尾,于我,是希望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