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家说,教育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有了好习惯,你会一辈子享受不尽它的利息,要是养成了坏习惯,你会一辈子偿还不清它的债务,谁最能培养孩子的习惯?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没有孝心,就没有爱心。孩子不能理解太高太大的事,教孩子一切的爱,从爱妈妈做起,从爱爸爸做起。
2001年7月份,我处理完父亲丧事回到单位不久,姑姐也将患癌症的婆婆接到了铁山。婆婆看到我后说:“姣啊,你这下子瘦得不成人形了!”我的眼泪当即涌了出来,想起半年里突然故去的公爹和父亲,想起身患绝症的婆婆,我的心里伤痛不已,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婆婆劝我节哀,要国宝多关心体贴我。我将阳台腾空架了一个木板床,让王杨居住,把卧室里王杨的床铺让出来给婆婆睡。婆婆执意不肯,她说她不能让孙子睡阳台,况且孙子的学习太累,不能影响他的睡眠,当晚她借口坐车太疲乏,抢先躺在阳台的床铺上。
此时的老人还不知道自己到底得的是什么病,从老家背来的一大堆西药瓶子只有到了吃完的时候,国宝或者是姐姐,才会带着空药瓶去医药商店重新买回来交给婆婆,招呼老人按说明服下。但老人的病情越来越严重,癌细胞已经扩散到了左边颈子,用手去抚摸,可以感觉到细微的颗粒在游动。时间不长,老人的左手也开始肿胀疼痛,穿衣服抬不起手臂,穿裤子弯不下腰,只能依赖我们给她帮忙。国宝看到我给婆婆洗发吹发和穿衣服时的耐心,笑着开起了玩笑:“老娘越来越会撒娇了。”
婆婆不管儿子玩笑,任我给她洗头吹头梳头。姑姐来了,她悄悄告诉她:“媳妇今天帮我吹头发了。”这一切王杨全都看在了眼里。老人是个比较坚忍和开明的人,疼痛难忍的时候,她才喊我帮忙脱下衣袖给她涂上从老家带来的“岭南万应止痛膏”躺在床上悄悄眯一会儿,从不呻吟和叫唤。
看着痛苦的老人,我们满脸寂然,却无能为力。王杨的卧室与奶奶的阳台相连,靠窗的位置摆了写字台。每天晚上坐在写字台前做功课时,可以清晰地听到奶奶的辗转反侧,他于心不忍,总是放下手中的书本,伸过头去轻轻地问一句:“奶奶,要我帮忙吗?”或者是走过去帮奶奶按摩一下疼痛的部位。奶奶心里高兴,却忍不住悲伤地叹息:“不知道还能不能看到我的孙子考上高中?”
眼见左边的腿也肿胀起来,左手必须依赖绷带吊在脖子上才能减轻疼痛,老人害怕死在城里尸首火化,正月十五刚过,便坚持要求回老家,尽管我们一再挽留,甚至答应如果真到了这一天,我们想办法租车送她回去,但婆婆执意不肯,正好单位有车回老家,我们商量后便由国宝和姐姐陪送回去,便决定由他们姐弟俩回去与家里的弟弟一起专心照顾老人,直到老人百年时我和姐夫一起回家处理完后事再回铁山。
那些日子里,我根本没有精力仔细关照王杨的学习成绩。一方面在新单位打工,性质由原来的企业职工转化为临时工,再加上工作领域是过去从来没有涉及过的,同事们都是用一种疑问的眼光看待你,使你不得不想办法多做出点工作成绩;另一方面,国宝几个月来一直在老家照顾母亲,虽说每个月有600多元钱的居休工资,但杯水车薪,再加上婆婆每天的用药和一天两支的杜冷丁,总觉得乌云压顶似地看不见天日,心理压力重重。
王杨明显感觉到了我的心理压力和经济压力,他变得自制了许多。尤其是我在家庭经济困难的情况下,用积攒多年的稿费给他买了一台电脑后,更是懂事了许多。放学不管我是否在家,他的第一件事便是趴在桌子上做功课,下晚自习我提出要去接他回家,他坚决回绝,说自己是男孩子,会按时回家的,要我放心。
那时候,我总是想起了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的一段话:“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也许,家庭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