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于兴师,与子同仇

        今天读《诗经•国风•秦风•无衣》。

        公元前772年,周幽王的岳父申侯勾结西戎犬戎攻入国都,各地诸侯拒不救援,幽王惨败,于是带着褒姒、伯服等人和王室珍宝逃至骊山,后被杀。犬戎攻破镐京,西周遂亡。大敌当前、兵临城下,勇武善战的秦地人民响应秦襄王兴师御敌的号召,一鼓作气击退贼兵。《无衣》便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诗经•国风•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怎能说没有衣裳呢?让我和你披上同样的战袍吧。大王让我们出兵打仗,修好我们的戈和矛,我们面对的是共同的敌人!

        怎能说没有衣裳呢?让我和你穿同样的汗衣吧。大王让我们出兵打仗,修好我们的矛与戟,我愿和你一同战斗!

        怎能说没有衣裳?让我和你穿同样的下裳吧。大王让我们出兵打仗,修好我们的盔甲兵器,我要和你一同前进!

        这是一首慷慨激昂,掷地金声的战歌,表达了“王于兴师”时,我愿与子“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决心和斗志!

图片发自简书App

        关于“无衣”的话题有很多,我今天摘取其中的几个进行分享。

        据《左传》记载,鲁定公四年,吴国军队攻陷楚国的首府郢都,楚臣申包胥到秦国求援,“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于是一举击退了吴兵。

        两年前,以抗日战争中汪伪政权成立时期为背景的电视剧《伪装者》在湖南卫视播出,由靳东饰演的兄长明楼表面上汪伪政府官员,其实是代号为“毒蛇”的军统特工,同时也是中共地下党的一员。在对待日本特务和走狗叛徒这个问题上,他费尽心思,缜密布局,一一杀之,与此同时,他还提醒梁仲春做事要给自己留后路,因为这是中国人的地盘。一句“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把这位汪伪政府行动处处长说得血脉喷张。后来梁仲春被日本特务逮捕虐杀,临死之前没有透露任何与明氏家族有关的信息。

图片发自简书App

        1928年,张学良出资四十万银元兴建一所学校, 以“同泽”为校名,旨在培养桑梓子弟,同仇敌忾,抵御外虏,共报家仇国恨。

图片发自简书App

        让我们来想象一下,数万将士同声响应:“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那将是何等壮观的场面?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战狼2》里冷锋举起那面鲜红的国旗带领同胞穿过枪林雨弹,炮火连天的战区的画面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此等豪情壮志,古今皆同,从未改变。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