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创新仍然是需要一些基础性的思维方式的。首先,创新需要科学思维。大家请看,美国人发明了计算机,互联网,网络传输协议,操作系统,数据库,人工智能,核心算法等等。那么,在某些方面呢,中国人可以把一些应用做得很好,但是,这种从无到有的发明,为什么中国人做不到呢?我们一定比西方人欠缺的一些什么,让我们试着来探究是什么?
这本书叫做《改变世界的1001项发明》,它罗列的全世界非常重要的1001项发明。中国人在其中有30项之多。但是,这30项的发明全部出现在公元1500年之前,其中最后一项是1498年,我们中国人发明的牙刷。1001项中的大多数,有838项,都在1500年之后出现,而在这1500年之后出现的838项重大发明中,没有一项来自中国。换句话说,中国人对世界是有贡献的。我们毕竟有一定的聪明才智,但是,这些贡献都是我们古人创造的。很奇怪的是,从明朝中叶之后,中国人的这种创造能力失去了。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的这种落后呢?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解释的原因也有很多,他一定也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
大家再来看这本书,这是美国数学家写的《古今数学思想》。在这本书中,作者特别提到了为什么他的书中没有提到中国人的数学思想?他这样说:为了不使资料漫无边际,我忽略了几种文化,例如中国的日本的和玛雅的文化,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工作对于数学思想的主流没有重大影响。
中国人难道很愚蠢呢?为什么我们的数学思想对主流没有重大影响呢?问题出在哪里呢?我举个例子,有两本书,《几何原理》是古希腊人的著作,《九章算术》是我们同一时期中国人的著作。那中国人能够写出这样高深的数学著作,说明我们的数学思想,数学思维能力是非常强大的。然而,在明朝的时候,意大利的传教士利玛窦带着《几何原理》这本书来到中国,和他的中国朋友徐光启一起翻译的时候,徐光启将这本书和《九章算术》进行了比较,发现差异非常巨大。
今天我们一般的学者认为,东西方的思维方式在古希腊时代就不一样的。从那个时期起,我们中国人就聚焦于一些实用的数学问题,而西方人,也就是古希腊人,特别注重寻找事物背后的原理及普遍性的东西。这种差异是造成最后是西方,而不是东方诞生科学的重要原因。希腊人为思想而思想,为思想而创造科学。据说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看到西西里的数学家们把他们的发明应用于机器,责备这些人损害了科学的尊严。也就是说,按照古希腊人的观点,科学应该是以抽象的东西为限,希腊人不断的推进他们的数学,从来不考虑他们研究的实用性。这和我们中国人完全不一样,我们中国人是最看重实用性,如果一个东西不实用,很容易被抛弃。那么,由于古希腊人开始,西方人这种钻研事务背后普遍规律的思维方式,可能是导致在很多年之后,西方人的科学技术来了一场总爆发的原因。我们再举个例子,说明这种探求事物背后普遍原理的思维方式,对于发明创造而言非常重要。这有两副图左上角的这幅图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发祥地,佛罗伦萨的一个标志性的建筑,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顶。
右边的这幅图呢,是中国的一个古塔,建于辽朝,它是应县的木塔,全部是用木头建造而成,没有使用一根钉子,我们今天登上这座塔,发现上面有很多金属,这些金属是用来固定这座塔的,并不是在建造之初就被钉上的。
那为什么要比较这两个东西呢?西方人,由于看到了事物背后的规律,在文艺复兴时代,已经掌握了建造庞大穹顶的工程学的原理,所以类似这样的教堂可以在整个欧洲到处兴建,可以用各种方式来传播给其他的人,从而让其它的工程师也能够迅速掌握建造的方法。而中国的这种建筑风格只有师父向徒弟这一种传授的方式,他没有掌握背后的科学原理,所以没有办法进行大规模的仿效。建造之后到了今天留存下来,已经是一个奇迹。而文物保护者头疼的是没有人知道它的建造原理,导致我们今天维修都很困难,所以只能采取保守性的维修,因为如果你拆掉一块木板,你是装不回去的,你不知道他背后的原理。这就是东西方思维方式所造成的差异。当西方人掌握了一个事物背后的普遍规律的时候,它是可以把它向外推广的,可以应用到其他领域,其他的环节,从而可以扩张。知识就发生了扩散。
再举个例子,中国古代文人墨客怎么学习写文章呢?是通过背诵别人的文章来写文章的。中国对语言是没有语法的。到了近代,中国人看到英语好像是有语法的,什么主语、谓语、宾语啊,什么名词,动词,形容词。这套好像很有趣,于是就使用这套逻辑去分析我们的汉语。发现,汉语也可以区分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也可以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等等。汉语法和英语法不一样,但是这套分析的逻辑是一致的,于是中国的学者就用英语的语法发明了中国汉语的语法,或者说创制了中国汉语的语法。在这套语法发明之前,所有的中国人学习语言文字是不使用语法的。那我们也可以学得很好,但是,缺少了这种研究事务背后的普遍性规律,可能会给我们造成了一定的障碍。比如说,我们口语中经常说“时不我待”。苏轼的石钟山记,有一句话叫“古之人不余欺也”。那这一句话什么意思,就是机会不等人啊,是吧?那这句话按照正常的语序,是不是应该说“时不待我”才对呀。为什么“我”字要放在“待”字之前呢?古人在学习这个逻辑的时候是不知道的,他只有通过学习别人的文章背诵,别人是这样用的,那我也这样用,所以“时不我待”就不能说成“时不待我”。至于为什么,我也不知道。还有“时不我予”“诚不我欺”,都不能反过来说。那么,如果你掌握了现代的语法,那么,在分析这个句子,我们去就可以进行简单的总结这句话的语法结构或者说语法现象。可以被描述成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一句简单的描述就可以让你掌握一种普遍的现象,那么,下次写文章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犯错误的可能性和概率大大降低。这个简单的例子告诉我们:探究事物背后一般规律的重要性。掌握了这个一般规律,我们的知识就可以进行扩散。如果只是看到独特性的事物,而没有掌握事物背后一般的规律。那么,这种知识的传播性,扩散性就会大大受限。这可能是中国科学技术在1500年之后落后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原因。我们可以总结一下东西方思维模式的差异,那么,中国人人多,文化又是一脉相承的,我们特别重视那些经验基础之上的技艺的传承。这种技艺实用性非常强,但他没有办法实现可迁移性。所以,我们发明了火药制造了鞭炮,可是却没有掌握基本的原理,因而没有办法把它应用到制造枪炮这个环节,这个领域中去。如果要想进一步的扩散迁移,再应用到其他的领域中去,就需要下沉到物理,化学这些最基础的学科。这些最基础的原理层次。而中国人经常只是重视实用性,只要能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就OK了,不再进行深究。等到了一定的程度,你会发现这成了影响中国人发明创造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短板。而西方人讲究的是抽象思维,不讲实用性,从古希腊时代就是如此。抽象思维是比较慢,但它具有可迁移性。一旦在逻辑上推导出了一个共同的概念,那么,相似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全部化解了。比如说,牛顿的力学解决了经典力学领域的所有的问题,工程师就把它可以应用到其他的领域,从而带来更大的变化。这些例子告诉我们,未来的创新者可能不是单独的,具有商业上的思考方式,他还需要具备一些哲学上的思考方式,以及科学的思考方式,将所有的这些优势结合起来,才能面对更多的不确定性,推进更多的创新。
最后,我想再举一个例子,就是我反复提到的一个人:埃隆.马斯克,他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不止一次提到了为什么他在那么多在领域中都有发明创造的一个原因。埃隆.马斯克给他的这个理论起了个名字,叫做第一性原理。什么意思呢?他认为,如果一件事情在物理上是可能的,那么就一定能够实现,它就是秉承了这种第一性的原理,在每一个领域都进行了拆解分析,最后实现了在很多领域内的原创性的发明。这种物理学的思考方式告诫我们,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比如说特斯拉的电动汽车,最开始的时候,他发现电动汽车最贵的地方是电池。电池如果进行采购的话,成本非常昂贵,然后他就试着将电池分成不同的部件,如果不同的部件成本仍然很高的话,再继续将它拆解。最后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重新的组合,从而有效地将成本降到很低的水平。以同样的逻辑,他认为,在很短的未来,人类就可能实现登陆火星的理想。在这之前,美国的官方科学家预估要想实现登陆火星需耗资数百亿美元。如此庞大的预算,常人根本难以望其项背,商业上更无法实现。埃隆.马斯克认为,登陆火星可能是人类未来的一个出路,而且可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出路,因此我必须去实现。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真的需要这么昂贵的成本吗?如果你将所有这些步骤全部拆解,回到最简单的每一个步骤进行分析的话,就是符合他的所谓的第一性原理的。用这种分析方法,他进行成本估算,发现只需要很低的成本就可以实现。这也就是他说可以在不到10年之内就实现人类登陆火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最后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傅雷,中国的大翻译家的一点思想。傅雷在翻译法国思想家丹纳的《艺术哲学》一书的序言中,他对东西方的这种思维差距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他说,西洋人从神的世界走向人的世界。在物质文明的最高点上碰壁,又在寻找新的道路了。这是对西方的一种批评,就是西方的文明极大的推动了物质世界的进步。但是物质世界的过度进步遇到了瓶颈的状态。东方文明相对西方文明,在物质上很落后,那么,落后的主要表现就是在物质文明方面的不发达。尽管物质文明不是理想的文明,但是,东方必须经过这一步,如果不经过这一步,那么我们的文明是不完整的,因此,要想追赶西方必须首先学习西方的科学精神和实证主义学习,从古希腊时代,西方人沉下去追求事物背后一般原理、一般规律的这样一种逻辑。所以,当我们的企业遇到西方的制裁的时候,我们才发现我们中国人过于讲究实用性而真正做基础性的研究的人,往往因为获利太少,重视不够,所以在这方面出现了大量的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