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冬日的晚上,你攥着201块私房钱出门约会未曾谋面的异性网友,心潮澎湃。由于女朋友管的太严,这钱是你连药都停了省下来的。
可是在经过那条无人小径时,意外发生了。妖风起处,手里的钱都被吹走了。你当然连女网友都顾不上了开始捡钱。
第一个小时,你先捡大票,找回来了150块。你稍感心安,不想寻死了。
第二个小时,你再接再厉,又找回来了50块。虽然仍有损失,但已经可以接受。
已经熟练掌握捡钱技巧的你,确信自己再花一个小时,肯定可以找回剩下的一个块钱。如果按照之前的情况,两小时找到200块,每小时100块,再找一小时很划算啊!但是你并不傻,知道要算上眼下的投入,那么就是三小时找回了201块,一小时也有66块,也应该接着找啊。
但实际上,你最后要投入的一小时,只得到一块钱的回报,而女网友也觉得你放了鸽子,把你拉进黑名单。而我一边安慰着流着泪的你一边分享给你一个经济学原理:
“理性人计算边际量”。
这是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的第三条。边际量包含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也就是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额外成本和收益。简单来说,就是你在日常决策时,只应计算下一个行为是否合理。
由于女性天生的不符合逻辑的恐怖直觉,你跟女网友聊天东窗事发,被女朋友甩了。独自来到麦当劳买醉时,发现这里一杯10块的饮料,第二杯半价。这时已经是单身狗的你,考虑的不应该是饮料变成了7.5元一杯很便宜,而是你第一杯获得的幸福感值10块,强行喝第二杯会不会让你获得价值5块的幸福?如果把这5块钱去买别的,会不会比逼自己喝两杯饮料更舒服?因此,在决定是不是买两杯时,你就不应该再考虑第一杯的10块钱,只应计算第二杯的边际成本和收益。问题就变得很简单,即 5块钱买“已经喝了一杯不太想再喝的”第二杯饮料划不划算。
生活中,很少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事情。更多的情况是,你在土地中投入的前5公斤化肥,可能为你多带来10公斤的粮食,第二次投入5公斤的化肥,可能只为你带来多5公斤的粮食,第三次投入同样的5公斤化肥,只多产了1公斤的粮食。又比如我和我条女刚开始约会的时候,我信口说个段子她都会哈哈哈,现如今我酝酿半天的梗却只能换来白眼。(人生已多风雨,往事不要再提。
这个边际收益递减理论在学习中非常明显。你在刚开始复习时,只需投入两个小时就能让你不挂科,之后再学两小时,就会为你多加10分。再往后,每一点分数的增加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从99分到100分,可能需要你花一整夜去追究细节。
由于没有吃药又同时失去女网友和女朋友,你一整个学期都无心学习。于是在期末5门考试前你只有20小时来复习了。在了解边际理论之前,你可能会手忙脚乱的不知道如何分配时间,而现在,幡然悔悟的你大概会先每门课复习2两小时,然后。。。刷个十小时手机。
讲述这个问题,我想不出幸福的故事,所以只好麻烦读者大老爷承担这悲惨的安排。你说我怎么不上?我一个一线帅比兼十八线经济学家,经历这样的苦恼会让剧本显得很不真实。
通过理性的规划时间,我从来不曾整日呆在图书馆或者通宵学习,我曾为此沾沾自喜。我也因此从来不是分数最高的那一个。同样,不论是吃饭,旅行,读书,恋爱,在成年之后我做所有事都会不断权衡。毕竟经济学就是一个研究如何“做决定”的学科。
做事只做到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就停止,再多一分的努力似乎都有些浪费,有时候,我明明知道再多使用多少精力就可以做到最好,可是还是会满足于最高的“成本/收益”比。如果理性的看那些在自己领域里靠着热情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人,他们的废寝忘食是往往不划算的。然而,我真的很羡慕他们,羡慕他们眼中只有一个目标,羡慕他们的用热爱增加了自身的边际收益。因此,我会在将来教我儿子边际主义时告诉他
“在追求任何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最顶端的最后一小段路的边际成本是最高的,关山修阻,难以成行。但是边际理论只能带你到那里,最后一段路上请你务必忘记它。”
当然了,我自己并不一定会去实践,这段广播腔的热血对白只是为了在他的边际收益里,加上一块名为“爹的期待”的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