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本期我们来聊聊唐睿宗李旦嫡长子李宪,并没有登基为帝,为什么被称为唐朝让皇帝?
唐睿宗李旦共有六子,李宪为嫡长子,老二李成义,老三李隆基(也就是后来的唐玄宗),老四李隆范,老五李隆业,老六李隆悌。
李宪(679年—742年1月5日),他原本名叫李成器,但后来为了避唐玄宗母亲昭成皇后的讳,故改名为李宪。
唐睿宗李旦曾两次登基为帝,李成器在父亲李旦初次当皇帝的时候,就曾经立为皇太子。而在第二次登基后,李成器(李宪)仅为左卫大将军。太子之位给了李隆基,这是为何呢?其实原因很简单,李成器自己明白,他虽然是嫡长子,但他的才能却不能和李隆基比,再则他也无意太子之位,他所喜好的是音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唐睿宗能复位,李隆基是立下大功的,李隆基有诛杀韦后集团的功劳。此时虽然皇位又回到了唐睿宗手里,但天下还未从混乱中走出来,所以有一位能力出众的太子还是很重要的。
李隆基诛灭韦氏,是联合了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一起干的。李旦上位之后,太平公主在朝中又取得了主导权力。大唐王朝的重要位置上,全是太平公主的人。李旦也好,李隆基也好,谁坐在皇位上,都是空架子。所以,李家要拿回权力,真正做到男人当家,皇帝当家,任重道远。
李隆基上台之后,经过一系列的准备,终于把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拿下。这时,他才成了名符其实的皇帝。之后,大权就一直掌握在他自己手上了。
现在,我们就知道了。在唐玄宗李隆基六兄弟中,李成器(李宪),与其它人是不一样的。因为他是嫡长子。是法定的皇位继承人。就是因为他把皇太子的位子让给李隆基了。所以,他的身上体现了让贤的美德。因此,在死之后,他的级别升了两级,被追封为“让皇帝”。
其实不仅是李成器有这种待遇。武则天的大儿子李弘生前也没当过皇帝,死后也被追封为帝,称为“孝敬皇帝”。这与古代盖棺定论的政治制度有关系。盖棺定论的具体做法就是为死者定谥号。按一般的做法,在生前的位置上干得不错,死后会把官职提一级。这与现在的退休前提一级待遇是差不多的。是一种精神奖励和价值的提倡。比如明代官员最高的追求就是“生封公,死封王”。中国封建社会从刘邦开始,就对异姓封王的事很忌讳了。所以,生前封到公爵,一般是最高了。等到死后,追加一级,给个王爵。但生前是得不到的。比如徐达,就是生前封公,死后封王。这就是所谓的死后哀荣。李隆基的兄长李宪被封为皇帝,也是这个意思。
好了,本期内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