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再次一字不差的阅读笑来老师的《我是如何错过一次升级的》这篇文章,比几个月前刚刚读专栏的时候,又多了一些感悟和反思。
为什么我会得到这些机会?
最近也遇到了不少机会,每一个机会都可以让我学到不少东西,而且都是在以前我的认知范围内完全不敢想的事情。
有一天,我忍不住去问我的合伙人,我说我自认为我的能力还没达到能够独当一面的高度,为什么你愿意这样从零开始带着我一直走,不离不弃?
她告诉我,因为你虽然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但是会努力跟上团队的步伐和节奏,虽然很多东西说了你还不能很透彻的理解,但是你会问,会试着去学习和接受,这是团队协作不能缺少的。
这些是不是真的与我无关?
曾经我以为,创业就是件“与我无关”的事情,已经习惯了打工的我,怎么可能成为一个创业者?
所以每当闺蜜给我讲述她的创业梦想和创业总结的时候,我也像笑来老师在听庄轶讲东西一样,就是你说得都对,但是我不是你,创业那么苦,你做得到,我用不着。
后来又看了不少名人创业的故事,马云、王健林、柳传志等等,好像没有哪个人是没经历过苦痛,就一路平步青云登上巅峰的。
如果有贵人,请放下固有自我,紧跟着Ta
以前,“勤勤恳恳”工作就是我的日常,“只知埋头苦干不知抬头看路”,让我失去了努力的方向,也折断了向更广阔天空飞翔的翅膀。
直到有一天,闺蜜问我,你真要这样一辈子打工下去?你这样的收入,能不能撑得起两个孩子的未来?
接下来这段时间,都是闺蜜不离不弃的拖着我向前狂奔,鼓励、吵架、迷茫……但是都没有想过要放弃,我知道,失去了这次机会,就算还有别人会给我机会,但是再也没有其他人会这样一点一点的帮我成长了。
打工or创业,是个问题
一辈子为别人打工,主动权都在别人手里,岗位层级绩效等等限制了所有的收入想象;而自己为自己打工却不同,虽然苦,也有可能失败,但是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创业就意味着从负开始,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大概率也是竹篮打水。我们把所有的经历都当作是一颗一颗种子,就是要通过我们的努力,把其中一两颗培养成大树,给予我们丰厚的回报。
原来这才是创业
马云他们在湖畔,十八个人不眠不休不知未来何时出现;俞敏洪被北大开除以后,为了生计只能开培训班,大冬天自己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去到处贴招生小广告;脑黄金,让史玉柱大获成功,之后团队误判又让他负债2.5亿,再经历各种艰辛用脑白金重回第一线商人行列……
每一个名人成功的背后,都是一部创业的血泪史。自己创业才知万事皆难。资金、人脉、团队磨合,特别是打破思维僵局,每一关都是拦路虎。
刚刚起步的时候,简直太痛苦。打工思维里的拖延决在这里没有用武之地,事情不做就没有人做,只会拖慢团队的整体节奏。胡乱交差也过不了关,自己种下的酸桃子也只能自己含泪吞下去,然后哭着重新去种更多的树来弥补。
现我终于理解了“创业维艰”这四个字。没有什么是“与我无关”的,要学的实在太多。如果一个成功人士愿意给你讲讲他的经验,不要觉得那是他的人生,与你无关。
成功,很多都是互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