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讲-认知不协调/改变他人态度的秘密
1、有“知”不一定有“行”
例子:梅奥,罗利斯伯格(写了《管理与员工》)他们两人一起进行了霍桑实验,他人际关系一般,对人不友善,喜欢恶作剧。
现实世界中,人不都是理性的,而是有着天然的局限性。
2、改变行为可以改变认知
态度/观念会影响行为,而行为也会反过来改变态度。
例子:选民投票,投票后的选民会比投票前更倾向于相信他们的候选人会取得胜利——决策后的认知不协调
例子:大学者阿伦森曾经说过,如果想要一个人喜好某件事,不妨先引导他去做这件事,等做了以后,他自己就会找理由说服自己做这件事是最复合自己利益的——自恋的体现。
例子:面试,先讲价值观(哪些品质符合公司需求,先引起好感共鸣),再强调能力。
008讲-阈下意识/识别商场上的圈套
1、研究:76秒的冲动
一个人看到好东西后形成的购买冲动,只会持续76秒,如果在76秒内不能完成有效的购买,冲动就会消失。
例子:(反)视频前的广告,电视剧中的插入广告,关注点被转移,一会就忘记购买了
例子:(正)台湾一档节目“宵夜”15分钟,交做饭,请有名的大厨当主持人,嘉庆穿漂亮的衣服,屏幕右边有边条可以购买衣服。大家都讨厌看购物节目,而这个节目安排巧妙,没有情节悬念,时间又不长,可以停下来买东西,也不需要离开节目。
2、阈下意识
例子:隐形的广告。在电影中播放3毫秒的广告词“吃爆米花、喝可口可乐”肉眼看不到,阈下意识感受到了??据说导致销量增长。后来有人证明是假的,但是,研究依然在继续。
2000年美国大选,戈尔对布什。布什提出医疗改革方案,布什的竞选广告每次提到这个医疗政策就会闪烁“胡说八道”。33个州播放了4400次,后来被戈尔团队公之于众,停播。但是,至今人民都在讨论,选民的阈下意识是否影响了选举的结果。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各种“圈套”之中,特别在互联网时代。要想理解,只能先了解人的心理机制和行为机制,未来的心理学、脑科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会大大的渗入到管理学中。
009讲-冲动基因/为什么会有人选择冒险
管理学-人-心里过程-意识系统-基因层面
1、你的冲动水平是由基因决定的
人在做一件他认为值得的事时,头脑中会分泌多巴胺(让人产生“爽”的感觉的神经物质)和一些其他神经物质。庸俗的说,人是为了“爽”活着,适当的压力,挑战,成就感“爽”的时候,人就会分泌刚好合适的多巴胺,充满活动,健康快乐,有干劲。
为了防止过多分泌,人体有平衡机制,每个人的平衡点不同。取决于基因-D4基因(新鲜感基因)。20%人会突变,分成两类人,500元,扔硬币,拿走500或0,直接取走250.80%取走250.经典心理学是个概率科学,只要在概率上多数人的选择呈现出某种规律,心理学上就接受这个规律。所以做事情之前,如果能先了解自己是哪一类人才是明智的选择。
2、芭比娃娃的冒险
例子:老板在欧洲旅行偶然看到成人玩偶(丰满性感),孩子喜欢扮演爸爸妈妈,所以决定生产给小孩子,但是风险是被说“不正经”,爸爸妈妈会给孩子买吗,当时比较保守,如果不成功可能拖累本来的业务。但是老板顶住层层压力,直接上了,虽然也有点波折,还是成功了。1955年,后来在上电视广告第二次冒险,接到邀约45分钟后,直接同意上很贵的电视广告。(电视没有普及,收视率好不好不知道,产品有季节性,圣诞节)——风险偏好很高的人。
3、把对人性的洞察融入管理决策
未来的管理学,一定是建立在更够更洞察人性的基础上。人的很多性格特质适合基因有关的。在做管理决策的时候,甚至生活重大决策的时候,要多考虑,怎么样让本能发挥作用,或者抑制本能作用。
总结:如果是一个基因“冲动型”人,要防止自己“找乐”;如果是一个常人,就要想:通过什么方式,在关键时刻我能够顶上去。
010讲-理性注入/从根本上管理慌张
虽然基因影响人类行为,但是不是认可“宿命论”。
1、理性的力量
虽然要重视现代的科研成果,但更要重视如何更有效的利用这些成果来管理环境,让人更有效地发挥出他们的能力。要深信理性的力量,后天的力量和理性的力量是强大的,在人的行为管理上会有大作为。
2、人为什么会慌张-通过理性注入来控制我们的本能反应
慌张是身体自然的反应。第一,遭遇了某种急迫的情景,第二,刺激意识系统发生变化,分泌大量的“去甲”,第三,分泌太多后身体的变化就是慌张。去甲可以救命,老虎跑过来,还没想明白往哪跑,头脑中的去甲会让我们心跳加速,身体做好起跑的准备,只要知道了方向,马上可以跑。去甲分泌的合适,会刺激我们的大脑,处于一种昂扬的状态,有助于改善工作效率。但是如果多了就会慌张,像影响内存,再多就像内存不够了一样,死机,大脑一片空白。
管理慌张的本质,学会从情景、意识上去控制去甲的分泌水平。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深呼吸。抑制神经活跃,抑制去甲。
3、解决慌张
情感注入-治标。捏手指。饥饿。憋尿。例子:帕瓦罗蒂每次演出前紧张,怕唱不上去,上场之前看到一颗钉子,他心里就踏实了。
理性注入-治本。自己对事情的结果有一个预期,也就是事先制定标准。慌,就是担心自己的表现和结果,达不到预期的标准,担心失控或期望落空。建议想两件事:事先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合不合适?准备对于达到那个目标是不是已经充分了。如果前者,有什么好慌的?如果后者,听天由命,爱咋咋地吧。
总结,在理性注入的基础上,再辅以深呼吸之类的情感注入,可以尝试一下。自我管理是一切有效管理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