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朗读NO.11-《塔木德》精华版

目标:为爱朗读50本  

第11本:《塔木德》   书籍类型: 人生哲理

朗读时间:2022年1月,朗读次数:15次,每次平均25分钟

朗读对象:女儿果果    年龄:10岁

一、我选择这本书的理由

《塔木德》(Talmud)一书是犹太人继《圣经》之后最重要的一部典籍,又称犹太智慧羊皮卷,又称犹太人5000年文明的智慧基因库,是揭开犹太人超凡智慧之谜的一把金钥匙。《塔木德》流传广泛,尤其是犹太人人手一册,从生到死一直研读,常读常新。它不仅教会犹太人思考什么,而且教会了他们如何思考。而这正是我想要传递给孩子的内容。我觉得经典好书,就像好种子能够植入孩子的内心。就算整本读完,他就记住了一句话,那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二、讲道理的书籍枯燥吗?

开启《塔木德》时,我是没有多大信心。书是好书,但是不知道十岁的孩子是否听得下去。读前三页的时,我自己都觉得枯燥。我担心她会听不下去,感觉说教的内容太多,没想到她却听得很入神,遇到好词好句还会让我划一下。

我一直用固有的思维看待生活,因为自己讨厌说教,所以就会觉得这书在说教。对于孩子来说,她的大脑就像一张白纸,她们预设的观念里并没有说教。反而她说:妈妈,我觉得写这本书的人一定是特别懂礼貌,我感觉她比妈妈还有礼。

另外读到“人的性情有四种人”

容易激怒也容易平息的人-他的所得被其所私抵消了。

很难激怒也很难平息的人--他的所失被其所得抵消了。

很难激怒却很易平息的人--圣人

很易激怒而又难平息的人---恶人

她就问我,妈妈你觉得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觉得我是什么样的人?

听到一些故事,她会喃喃自语说:“我觉得我们班的某某同学也应该看看这本书,他就不会做那些事了”。

另外孩子的学习迁移能力也是超乎我们想象的。比如说到舌头这个故事时,他立刻跟我讲起《伊索寓言》里的故事。

听到“谁是强者,化敌为友的人”,她立刻想到了《舒克和贝塔》里以德报怨的故事。

她还把《塔木德》里的一句话:“朋友比世界上所有的钱都更有价值”写到了她的作文《我最好的朋友》里。

所以,真的是让我太意外了。

这本书,我读得特别慢,甚至是一句话读三遍。一方面是非常有道理,需要细细的品,另一方面文化有差异,我自己都需要多读几遍才能明白其中的意思。

我相信看完我女儿的反应,你就会有枯燥和说教的感受了。

三、收获和感受

1. 在孩子小的时候,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实在太重要了。价值观就像种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人的行为方式。 很多东西你觉得孩子还小,还不能理解。事实上,价值观方面的教育越早越好。 回到价值观这个问题,它又很空性,你很难用语言来表达。但是别忘了,经典书籍就已经帮我们总结好了。

《塔木德》就浓缩了犹太人价值观。开篇的第一章就是《成为你自己》 如果我们不为自己努力,我们靠谁?如果我们只为自己努力,我们成为了什么?如果我们现在还不明白,我们什么时候明白? 你对生活奉献多少,你就会从生活中得到多少。 以上是书中的原文。 多么简洁,又多么深刻。 这样的语句,如果你平时跟孩子说,一般人没有这种水平。另外,你说,孩子就觉得说教。而书籍里,他就会觉得很有道理。就算不是特别明白,但是这样的语言也能变成种子深深的植入他的心底。我们要给常常给孩子种好种子。

2.孩子们都喜欢听形象的语言。 比如当我们告诫孩子说话要谨慎时。 书中是这么说的。“一旦说了一句话,就像一支射出去的箭,永远也不能收回。”有时候,我女儿说话过了,我会说,小心你的箭,它会伤到人。 她也就明白了。你很多时候,你严肃的批评她,还不如一句有背景的话有用。这是我们共同的文化背景。他知道我不是批评她,只是提醒他语言谨慎。

3.我们都希望孩子有同理心,慈悲、爱、珍爱生命等等好的品质。《塔木德》在这些维度上都用了非常生动的语言和故事。比如它说:“不要在欢笑的人们中哭泣,或者在哭泣的人们终局欢笑”。慈善有4种类型,分别讲了具体的行动方案,当我们读《爱的教育》这本书时,也有类似的故事,她立马告诉我了,这符合《塔木德》里的那一条。 所以千万别小看孩子的领悟能力,也别忽视了最好的教育时光。

4.经典总是殊途同归。比如“你说的可以做,而你做的却不要去说”跟《论语》里“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异曲同工。“ 复习的益处是无穷的,复习100遍的人没法跟复习101遍的人相比”,是不是让你想到了“温故而知新” 。说这些,无非想说,这书是经典中的经典,值得一读再读。我们的时间很宝贵,孩子的时光更宝贵。我们一定要珍惜。

最后用书籍的一句话来结尾。

不要说:“我有空时候会学习的”,也许你不会有空。

我要说:不要等有空了再陪伴孩子,也许等你有空了,他们已经不需要了。


如果你看完这篇读后感有启发,请立即去看这本书,它一定会给你带来更多收获,如果可以,请给孩子读读!

我的目标: 为爱朗读50本书。如果你也感兴趣,请加入朗读队伍,一起行动吧!

宋代家颐的《教子语》开篇即云:“人生至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

为爱朗读,两者合二为一,这其中的美好,谁读谁知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