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丝脉》书籍首发。书中记录着吴江古往今来14位丝绸发展的奠基人、推动者。
正在忙碌时,老同学在会议现场发了一张图片在我们的小群,原来是书中收录的我写刘总的专访稿。
记得这个稿件,是2018年秋天写的。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当时要求一个人物写5000字。要写这么多字数,难度的确有点大,要挖掘人物背后很多故事。而自己是个不善言谈的人,采访时不知能不能搜集到这么多素材,不免有点担心。
山水丝绸的刘总,名声在外,曾接受过很多采访,参考的资料也相对多一些,但是要写出新意也很难。
德顺绢纺的姚总,之前没有接受过任何媒体采访,我很幸运成了为他写人物专访的第一人,没有任何资料可以给我参考。在这样的情况下,写个两三千字还好弄,要写五千字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但同时也充满挑战性。幸好姚总很健谈,一个下午交谈也愉快,也了解到了不少信息。回程的路上已经理好思路。
那段时间正好工作又特别忙,除了常规的教学和科室工作之外,学校有两个大迎检,一大堆的台账资料需要整理,还有两个总结报告也都归到我这。
于是乎,那些日子,白天上完课,见缝插针写总结报告;晚上吃完饭,绞尽脑汁写人物专访。脑子得自如切换,有时也会出现混乱。那一个月,除却一大堆繁琐的日常工作,竟额外写了两万多字。天知道,自己是怎么熬过来的。放到现在,一定没有这样的韧劲了。
不得不再次感叹,岁月不饶人。时隔不过一年多,那些熬夜写稿,加班整理一册又一册书的教学设计,周末写论文,为了上好一节课忙到凌晨三点多的经历,明明近在眼前,似乎又格外遥远。
感恩,那些曾经拼搏的青春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