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笔记也能吃透一本书

你看书的时候喜欢做读书笔记么?

是用笔记录,还是用电脑记录呢?

是写字呢?还是用导图?

无论哪一种方式,都免不了花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而最后那些笔记去了哪里?

是在你的书架和电脑里呼呼大睡呢?还是会时不时的拿出来翻翻?

我敢肯定,选择后者的人不到百分之十。

有没有一种办法可以不用做笔记也能吃透一本书呢?

当然有!

而且非常有效。

答案只有一个字:用!

我们通过读书来学习无非是希望通过提高能力、学习知识、增长见识,然后用于我们的生活实践,简单点来说,就是学以致用。

既然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用上,那么笔记只是一个帮助我们用的更好的工具,你甚至可以跳过这个阶段,直接来用。

入下图:

上面的方式,很多人止步于“笔记”。

而下面的方式,即使止步于实践,也已经吸收了一本书的绝大部分精华。

看完一本书,怎样才算学完了?

做精美的笔记当然还不够,重点是你会用么?

当你对着一本书看的时候,如果想着“没事,记不住的等会抄下来”的时候,是不是心态上就会略有放松?看书就没有那么专注了,甚至有人把精力花在了抄写甚至是美化笔记本上,完全是舍本逐末。
而如果你抱着“怎样才能把这本书”用起来的心态读书的话,就会有一种紧张感,在读书的过程中,会不断的刺激你思考,把书中的内容和你的生活、学习、实践联系起来思考。

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

麻将是我国一项比较复杂普及的娱乐活动,麻将的规则要是一条条的说出来,还真是复杂,足够一本畅销书的字数。

我随便找了一本《麻将入门与实战技巧》的书。

下面是这本书的目录,是不是一看这密密麻麻的就头大了。

为什么我用麻将书来举例子?

因为麻将的书相对于其他复杂的书来说已经非常简单,没有那么复杂的内容了。
但我们想要看完,并且直接记住都是很吃力的。

就算是看的快的人,这样一本书,也得花上两三天才能看完,能记住的有多少?
如果要做笔记的话,应该也得不下1000字。

最简单的办法是什么?

直接翻到第三章《麻将的打法》,看完,2小时内看完应该不成问题吧?

然后,直接上桌,开练!当然,打麻将归打麻将,不能赌钱哈!

你要是有不记得的,放着书在身边翻一翻也是不会有人笑话你的。

打上半圈下来,这一章基本就不需要看了,有些不记得的内容,回头翻一下书或者直接问一下麻友就可以了。

打过几次以后,你自己大概也有点门道了,想要提高点技巧,可以看第四章《麻将入门技巧》和第五章《麻将实战技巧》,有些内容其实你已经掌握了,可以略过。

至于麻将的基础知识、由来和发展,这些你有兴趣可以看一下,了解一下也可以;没看或者看完没记住也没啥太大关系。

你可能会说,你这例子举得不合适,谁学打麻将还看书啊?都是直接向会打麻将的朋友学一下就好了嘛!

对,但这也证明了,即使是打麻将这种看似简单的事情,要写成书也是很复杂的。

要只靠看书和做笔记来学会打麻将都是很困难的,如果你没亲自打上几次,别人问你,麻将怎么打啊?你大概还是不会,难道去去翻笔记么?

我们再随便选几本这几年非常火的几本书。

——看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以后,你养成了几个习惯?

如果你已经养成了相关的好习惯,我想,这本书你甚至可以不用留了。

——看完《断舍离》以后,你断了什么?舍了什么?又离了什么?

这本书更是在书中就告诉人们,如果你理解并且运用了这个理论,这本书请你不用留下了。

——看完《金字塔原理》以后,你学着用金字塔原理写过什么文章么?

这本稍微复杂一点,写过以后也许还是有不明白的地方,没关系,回头再翻书就可以了。

 

 新精英学院的古典老师,曾经提过这种1:2:7学习法。
1是说我们要花一分的精力去进行纯粹的学习和输入。
2是说我们要花双倍的精力去和其他人讨论我们学习的东西,得到思维的碰撞,加深学习的效果。
7是说,我们要把最多的精力用在学习以后的实践过程中,不断的体会和感受。
所谓不做笔记也能吃透一本书,重点并不在“不做笔记”,而是想要吃透学习的东西,要把最大的精力都花在实践上。
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

(PS:读书笔记还是很重要的。关于如何做笔记和如何实践,咱们下次再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