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会觉得这个人很讨厌,那个人为什么总是和我过不去。然后自己默默不开心,别人的开心真是刺耳呀,像是门外指甲划拉木板的声音。而自己和他们有一门之隔,难以融入。
然而其实我们是有一套行为模式的,从《关键沟通》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从日常的所见所闻到形成感受之间其实还有一个主观臆断,这一过程发生极为迅速,思维的电流迅速滑过,几乎让人难以意识到这一过程的发生。然而实际确实是存在的。
例如,室友在你已经躺在床上后开始吹头发,你烦躁的情绪就立刻被点燃了,或许你是觉得噪音让你觉得很吵。但实际你主观中可能还存在着这样的想法:为什么每次都要这么晚吹头发,故意影响别人休息呢?然后可能还会联想到其它让自己感到不快的事。
实际上,宿舍共享一个空间,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事情相互干扰,但并非出自要影响别人的意愿。所以自己的想法其实是在情绪中起着极大的作用的。转变想法的关键是不要急于对所见所闻做出反应,停下来,思考几秒,客观分析,戒骄戒躁。
人的行为模式(摘自《关键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