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一场惨烈的自我对决

首先,我不是医生,从03年被确诊重度抑郁症和重度惊恐障碍到现在已经十六年了。前些天在新闻中又看到一个花季少女因抑郁症吞服大量晕车药和头孢自杀让我备觉不安。作为同样的病患,写下这十六年来的心路感悟,但愿,祈愿能给予身患同样疾病的孤独孩子们一点启示。

之所以称身患抑郁症的人为孤独孩子,是因为在这个病境里,无分年龄,每个人都是座孤岛,却又像孩子一样渴望着关注和温暖。有人形而外的封闭自己,不社交,不说话,甚至不生活。而另一部分,看似活泼阳光,而心弦早已锈迹斑斑危危欲断了。很多人说抑郁症是一场心灵的感冒,我觉得,那更像一场惨烈之至的自我战争——灵魂与肉体,要么死,要么生不如死。

在抑郁症通常的治疗方式里,除了医院专业的药物与心理疏导,也被建议病患身边的亲友更多的包容和陪伴,这两种治疗我都经历过。而无论是医院的专业治疗还是亲友感情疏导,都仅仅只做到了当时的缓解,而无法真正达到治愈。究其原因只有一个,生病的是心灵!每个人的心都隐在血肉骨髓间,即使最亲密的人也是无法得见触摸的,故而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只会是自己!所谓心病还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当一个人的心智被自己的灵魂催眠不断重复着悲观与黑暗,能为那个在魔域森林里迷失的人点亮希望的,除了身在此山中的自己,再无他人。所以,抑郁症与其说是一场心灵的感冒,它更像是一场自我灵肉的战争。而灵魂是旁人无法感知的,想要打赢这场仗,只能依靠自己孤军奋战,向死而生,决绝向前。

时至今日,抑郁症的成因未被确认。但基本身患抑郁症的人,都经历过生活的重负与现实的不公。若归结起来,绝大部分抑郁症患者,都在冷冰冰的现实面前被幻灭过一次,或者很多次。当认知里感觉不到希望和快乐,就是身处人间四月的春日暖阳,普世观感的花团锦簇,心也是浸在寒冰地狱无可救赎的。而无论是医疗的专业或是情感的抚慰都无法治愈抑郁症的根本结症在于很少患者能从感受绝望痛苦的环境中抽身转向,进入另一个能推到重来的起点从零开始搭建生活,再展希望。

在越来越进步的社会环境下,抑郁症患者不再被视为异类,人们开始关注并关心这个脆弱敏感的群体,却也常常衍生出更多的疑惑:我关心了,帮助了,鼓励了,包容了病患的所有不合时宜,为什么还是没能留住他?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抑郁症形成绝非短时间,在它的治愈里最难被突破的,就是患者的自我心理暗示。这种心理暗示堪称心灵海洛因,致命且难以戒除。在医疗系统完备的当下,虽然大部分病患在发病初期即得到了很好的疏导,重新步入生活正轨。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被治愈了。当再遭遇同样或类似的阴暗环境和事件时,病症基本很容易卷土重来且更为来势汹汹。这种时候是最容易出事的,因为不管是患者本人还是其身边的亲友,都始料未及毫无防备。而在抑郁症患者里有两类人群很难走出病境:少年,和敏感者。

少年首先于生活而言还处在尚未独立状态,对造成其患病的环境无力抗拒转换。其次是阅历与局限更容易令其走极端。而敏感者因其生性具有更多的感悟力,一旦染病,心理会愈加放大黑暗面,令其无力自拔直坠深渊。

于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瞬间凋零失色。在人们叹息扼腕厌愤病魔的无情时,却常常自动屏蔽了生活的真相很多时候都是赤裸裸的屠戮!俯就者易,仰启者难。活着,真的不易。

对于绝大多数的抑郁症患者来说,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包容与治疗。他们更需要的,是一个山水之间的自我试炼,是一个人兽同体的本真顿悟。当灵魂与心血生死大战时,能不能放开灵魂,用心血筑起护城河,取决于生活存储在记忆中的那些美好是不是能被患者自身或身边人所唤醒并从中汲取能量。若心充满斗志,血液会将它运转全身,那么被污染的灵魂,注定成不了生命的梦魇。对于病患来说,他们并不希望自己被当做一个精神出状况的人来对待。在必要的专业治疗下,亲人最好的介入方式是保持足够距离的体贴入微:保证病人感受到关怀呵护,也尊重他自我修复的个人空间。而说教和为你好之类的贴身照顾,多数时候适得其反。有时候这很像参禅,要等,等待生活中的灵光闪现,禅机莅临。

在我病症最严重时,我给自己选好了死亡的方式与终结之地——故乡的一个偏远山区。无人认识我,除了一个小村子全是山,一天仅通一趟班车。当我在黄昏里徘徊山边寻找自己的墓地时,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拉住了我的手。时至今日,我依然记得那张有些脏的脸蛋上,一对清澈明净的眼眸里流淌出的纯真和欢喜,让我鬼使神差般放下抵触,听凭她拉着我进了家门。那是一个用家徒四壁都不足以形容贫苦的屋子,火塘边蹲着一个照顾着煮锅的中年女人,还有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当我下班车后在山边游荡的那一个多小时里,家在村口的女人注意到了我这个陌生的外来者,发现我孤身一人既不进村也没观景的徘徊冷僻,不明所以的她在天黑前让二女儿招呼我进家门吃饭,因为夜晚山区极冷且野兽频现。在我敷衍的攀谈中,这个遭受过命运毁灭性打击和生活不公的土胚房里,击退死亡心魔的,是那个女人平淡的几句话:之所以叫幼小的二女儿来唤我,是担心她一个大人来喊我进家会引起我的戒备和反感进而拒绝。而村子里没有旅店,孤身在外的山区夜晚是危险的。

就像身在沙漠快渴死的人见到绿洲;仿若坠落地狱将熄灭的灯骤遇火种。素昧平生的村妇家家常常的几句话,如醍醐灌顶,希望的光穿透黑暗,绷紧的心弦瞬间松弛,而那种松弛的感觉,叫新生!

那一夜,躺在稻草床上的我一边给挤着我一起睡的三个小家伙讲故事,一边对着漫天的寒星用尽全力扔掉了美工刀。

但对于尚未自立,自身领悟有限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则需要家人有足够的勇气推翻过往自身的一些认知,给孩子清零重生的机会。人是群居动物,我们全住进了按平方计算的密集社区里,却成了间隔距离只有一堵墙厚的陌生人。孩子是宝,但至多也不过是六个人的宝。走出家门他们孤独得甚至抬头看不到星光清朗,低头也寻不见野蜂飞扬。幼年不曾知晓生活多艰,入学却备尝重压迷茫。现实与虚拟世界的信息真假难辨,教育和人情世故中三观错乱颠倒。更致命的是,最亲的父母在这场突发事故里的失位,让悬崖边的孩子四顾无望,绝而自殇。但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有一最大的短板——对生存环境的严重依赖和其生存空间的相对有限,因而若家长处理得当,大概率是能治愈并完全康复的。生活面的局限和心理的不成熟,其更易被外界情感所左右并转移悲观抑郁,重新获得感知阳光与希望的力量。这期间,家长越有耐性与包容,康复的几率也就越高。

而敏感者,易感的心性本身就是双刃剑——能感知黑暗,同样能吸纳美好。能不能从抑郁中自救,完全取决于心的风向冷暖,而这温度,是日积月累的认知与积淀。人之初确实是性本善的,可人不会永远长不大白纸一张。成人世界的丛林法则,很多时候不随大流是会被当异类排挤出社会群体的。当委屈与孤独,愤世与无力纷迭而至,抑郁随之降临安营扎寨。其实长大后对世界最直观的概括,莫过于童话都是骗人的。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灰色地带并无力挣脱,希望就像上帝挂在善恶树上的苹果,永远香甜在梦境。当感官充斥着物欲横流,生活满布陷阱暗河,自身的现实就更显得面目可憎,于是天使的横笛清越也就彻底隐没天际。我们伤人也被人所伤,在怀疑与痛苦中沉沦抑郁,而此时自救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就是原谅!原谅别人,更原谅自己!此时的原谅有两种含义:谅解,宽恕。

若你肯静下来仔细阅读自己的过往,莫不是好坏交错谤誉参半的。再翻翻历史传说,无论是英雄还是撒旦,都是相对的。人兽同体,善恶很多时候取决于环境,认知,角度,而不是事物本身。看破了这一点,原谅就有了基座,形成抑郁症的黑暗就有了突破口。但要摧毁并自救,还需要放下。

前文中说过,抑郁症的形成,患者基本都经历过一次或多次的现实幻灭。许多时候,世界并不像我们看到想到读到的那么阳光友好,我们从书籍信息媒介里品评全部,却并不一定知道真相其实是什么。于是很多曾尝试过自救的抑郁症患者被资讯营造的另一种虚假继续诱导着沉沦,努力却无力摆脱黑暗。这种境地下,需要放下。放下周遭的一切,推倒重来。既然有直面拥抱死神的勇气,那么彻底放下自己周围全部的生活圈子,去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把自己最想做的那一面彻底放飞。它可能只是玩一次旋转木马,一次野外攀岩,一次拜会老友。陌生的旅程是生命的另一种馈赠。沿途总有人或事能给予感触启发,而全新环境的自己能真正放松下来,重新凝聚心力观察世界,体味真善美,牵手希望。

人是群居者,但归根结底,生命是一场孤独的流浪。很多人参加了你的生命盛宴,留下自己的贺物名帖,然后各自评头论足一番就散去了。——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于是真正能留在你生命中的,注定不过寥寥可数的几个人。所以,那些伤害重创并引诱你步步走入抑郁深渊的蜚短流长终归都是一场画地为牢的作茧自缚。你并没有活在任何人的眼光与舌尖上,生命从来在自己手里。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无论历经过多少次幻灭,心里也一定是印记下了一些快乐与美好的味道的,而这一线甜蜜便是希望的光,值得你放下一切奋战到底:活着,一切皆有改变。

学会与自己对话,并学会理解与原谅自己和世界,是我患病这十六年里最大的感悟和收获。作为社会普通一员,生活里依旧会遭遇触发病症的机关,从最初最严重时的险些伤人自殇,到后期的逐步缓和,现在基本能自我化解。这,应该就是放下。道德,世俗,规则与善恶,它们与我不过都是彼此的看客,相互戏谑,共生共处。有时越界打斗,完了各回各家继续柴米油盐。既有看不顺眼时的拳脚相向,但也不乏鼻青脸肿后的一笑而过。因为,童话都是骗人的。

所以我亲爱的孤独孩子们,在抑郁魔戒向你发出致命召唤时,握紧生命印记里美好的剑决绝还击。生命不易,万勿辜负!路,是用自己的脚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而路从来都不止一条。看看天空,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日月都在为万物驱散着黑暗。当它们穿不透阴霾时,我们手里,还有普罗米修斯偷来的火。绝不向心魔俯首认输,就算只剩下一个人,我们也可以用自己手心的温暖拥抱希望。


——多年旧文。时值李玟离世,心下唏嘘。有时,我情愿相信这些生前备受煎熬的孤独孩子们,只是因为看透了,放下了,所以微笑着转身,拥抱着自己平静离开。因为死亡,也是一种态度!我们步入了智人时代,而我们的精神世界,却荒芜得只剩下钢筋丛林里的科技,与人云亦云的悲哀。我们主宰了世界,却忘了,我们原来从那里来。可无论如何,从走饭到Coco,我都太希望她们能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纵使梦想幻灭,灵魂碎裂,活着,依旧值得!因为生命的浩瀚,一切皆有可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