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族部落是人类社会的最早雏形,虽然经历了上万年的演化,其核心部分并未产生本质的改变。既然要谈论社会的本质,首先要从社会的定义说起。
社会
Wikipedia上给出的定义:“社会一词并没有太正式明确定义,一般是指由自我繁殖的个体构建而成的群体,占据一定的空间,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由于社会通常被认为是人类组成的,所以社会和人类社会一般具有相同的含义。在科学研究和科幻小说等等里面,有时亦可作“外星人社会”。狭义的社会,也叫“社群”,可以只指群体人类活动和聚居的范围,例如是:乡、村、镇、城市、聚居点等等;广义的社会则可以指一个国家、一个大范围地区或一个文化圈,例如是英国社会、东亚社会、东南亚或西方世界,均可作为社会的广义解释,也可以引申为他们的文化习俗。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叫做社会学。”
简单概括为一句话,即“一群人的集聚”,这便是社会,集聚的目的其实是自然演化的结果。从经济学角度看,集聚的过程也是社会分工的过程,是“人性趋向利益更大化”这个引力的作用。仅凭单个个体的力量是无法在恶劣的,充满不确定性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并繁衍后代的,所以即便是两性交合的瞬间也可以看作是社会的萌芽。
仅凭借此点,我们并不能说整个社会具有目的性,相反,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概率,一种主观的运气。人类的集聚使人类这个物种摆脱了个体能力的天花板,协作提高了社会总效率,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比自己单干要获得的多得多。
那么,社会便是利益更大化的产物,缘于个体和集体的区别,由此产生分歧。并且,对于社会想象的误解,往往导致对社会本质的曲解。在亚当斯密的理论中谈到,当社会中的每个人的行为都是朝着最有利于自己的方式时,整个社会就能得到最优解。当然约翰·纳什的博弈论对亚当·斯密的理论作了很好的补充,在行动中,个体应当遵循集体和总体收益上的最优决策,自己才能获得最大收益。
对于个体而言,自己的利益是建立在其他人的利益之上,而人数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策略难易和复杂程度。并且这种变化是基于生产力发展阶段变化的,更类似于倒U形曲线。而对于集体而言,个体的存在与否,并不影响整个系统的完整性,所以你会看到政策的着眼点往往局限于系统的完整性而无关乎于效率,即便是低效低能也是权衡后的结果。
这种个体与集体的矛盾是社会的内生矛盾,是一种原罪,无法通过机制和制度抵消,但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夯实的经济基础以及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完全可以是一种润滑剂。诚然,润滑剂需要一定的粘度,所以,他的作用也必定是一个大大反转模式,并且不可能消除。
生产力和技术手段解决的是稀缺性的问题,而当想要获取的欲望建立在稀缺性之上的时候,那就是一个水涨船高的悖论,越是高的供给,对稀缺性的需求越是旺盛。所以你会看到,越是繁华的城市,商品的品类越是丰富,越讲求差异性,反倒是偏远山村的人们的欲望并不那么强烈。
这里我们可以对社会的本质下一个粗疏的定义了。社会的本质用一句话描述:
就是一群人集聚在一起,做大蛋糕,并且每个个体都想分更多的利益。
小到一个家庭,一个社群,大到一个公司,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其中对利益的理解,可以从社会学研究的三个角度去思考---权利,金钱和威望,当然,这里并不排斥对智识链的追求。此处的利益具更广泛的意义,一切对自己有利的,或直接,或间接,都可以以不可证伪的说辞去挂靠。请不要用道德和感情去理解我的言辞,我经常告诫自己,只要自己存在,自己说出的话,写出的东西,无疑都是自己的主观臆想。
社会关系
既然讲完了社会,必然要谈到社会关系。
同样Wikipedia:“社会关系指社会大众在共同认可及遵守的行为标准规范下的一种互动,这种互动因个人社会地位的不同而扮演不同的角色。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关系为生产关系构成的总和。社会关系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诸方面的各种复杂的关系,它包含亲属关系和人际关系。中文在描述人物的社会关系时,常用“政治背景”、“来头”来说明其复杂的社会关系。”
说到底就是人和人、人和社会的关系。也就是个体和个体、个体和集体、集体和集体的关系。更简单的理解,无非是一些人和另一些人的关系,其中的微妙关系好比一个不断摆动的跷跷板。
个体与个体
经济学假设这个社会中的商品是稀缺的,但这个社会中的商品真的是稀缺的吗?大千世界的任何物品在人类面前都能变的稀缺,这种稀缺并不是建立在物体相对于人类数量上和使用效用上,这种稀缺就是建立在赤裸裸的人性上,建立在人性的欲望上,建立在想要更多,想要再多一些,或者说对于另一些人,另一些群体,表现出竞争优势的需求和绝对控制权上,这是生存在心里层面的需要。有极少数的智者,能够认知到人性上的弱点,想用自我检审的力量和先贤理论去征服这些普通人的缺陷,而我们中的多数人却只能徘徊在天堂的门廊。
之于我们周边的事物,我们早已经嵌入其中,即便自命不凡,也不过是平凡中的不凡而已。所以,如何去理解自己的缺陷呢?某天当你发现自己是一只鼹鼠的时候,作为个体你又怎么可能还报于人类,或是作出超出鼠体自身特质之外的事呢。兴许,在作为鼹鼠的一生中,让理智的时间超越懵懂愚蠢的时间多一些,已经是最理智的选择了。
集体与集体
集体与集体的关系,类似于个体和个体间的关系,虽然是一个集体的决策,但在政策点上最终会落到某一个人的内心深处,人+人绝对不等于另外一个智慧生物,细胞和细胞间的竞争是机械的,而人类的手段和想法是随机,不可预知的。所以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政策,必定也是一群精英对另一群精英的策划,即便是愚蠢的策划,(遗憾的是,事情经常是这样发生的。)同样可以矢量的相加。最终,某个老大拍了下脑袋,这事就这么办了。我所能看到的世界,就是这个样子的,其中并没有多少充满计策的阴谋。所以,你会看到千奇百怪的政策和法律,所以,请不要怀疑不可能的决策,他们并不是没有智慧,而是受制于各自利益的加加减减而已。不过话又说回来,假如没有制约,会不会变成另一个利维坦也是说不定的呢。
个体与集体
这个关系就更加微妙,个体可以受控于集体,个体同样可以操控、施加影响于集体。不同的手段,维持的周期不同,因力量的大小而变化,或强或弱。我们不要静态的看待这种状态,任何状态都是动态过程的一个画面,一个瞬间,或长或短。
这个世界的关系之所以复杂,全赖变化所生,这个世界是有限制的有理数,还是无边的无理数,相对于我的认知,那必定是无穷无尽的。而其变化的源泉,无非是个体和集体的排列组合。
均衡假说
一方对另一方的实力对比,是财富或是精神上的碾压,或是自然条件上的丰沛富足,或是科技文化上的鄙视,或是社会关系在多元和保守间的优势。
插曲:甚至可能是中老年妇女对野猫的在食物链上的优越感,以及话语权。(而猫未必这么想,猫这种动物无视自身以外的任何生物,此生你绝不会见到猫摇尾乞讨的,在它们眼里,她们只是喂食机而已。)
掌控资源多少的差距是均衡假说的基础。
未完待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