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迟写不出一篇文章。”
“明明心里有想法,可就是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写文章该如何构思。”
你是不是也有类似的问题。我想这大概是写作小白经常头疼的事情吧。
我刚学写作的时候,总是不知道该怎么把心里的想法,变成文字表达出来。
大多数时候,虽然写出来了,但是却让读者摸不清头脑,到底是在说什么。
拆解了大量文章之后,的确掌握了一些写作逻辑,可还是不太明白作者这个地方为什么表达观点,怎么得出这样的观点。
总之,对文章的理解还是不够透彻,直到我看了《模板写作法》这本书之后,突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再次拆文时,忽然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这个地方要写观点,案例部分也是有逻辑的。
书中给出了三种模板:“列举型模板”、“结论优先型模板”、“故事型模板”。
列举型模板,就是是针对某一个主题、分成几个要点传达的模板。
这个模板在文章开头部分就表明了要传达的主题和列举的要点的数量后,再依次传达要点。
就像我们看到的一些总分总结构的文章,就类似这一种。列举型模板能让我们所表达的内容,条理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结论优先型模板,顾名思义就是开门见山先说结论,再针对结论阐述详细的见解。
在开头部分先痛快地推出结论,然后写“为什么会得出此结论”的理由,再写具体事例和详细内容来提高结论的说服力。
按照“结论→理由→具体事例”的顺序写的文章更能提高读者的认可度。
这就是我们常见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写作方法。
还有“故事型模板”,它是指以引起读者共鸣为目的,将某个故事情节通过“连续剧形式”呈现出来的模板。
在开头部分描述主人公的消沉状态(不良状态),接着描述是什么改变了主人公、主人公具体发生了哪些转变,是如何成长的,最后以快乐圆满的结局收尾。
具体公式就是“阐述消沉状态、阐述转机、阐述转变、成长过程、展望未来。”
我们看到的情节吸引人的故事其实就是运用这种模板,它能够吸引读者注意力,让其有兴趣读下去。
因为谁也不愿意看毫无悬念,没有冲突的故事情节。
看了这些模板之后,我再结合文章内容理解,终于明白了作者每一段、每一句的写作意图,自己写观点时,也知道该往哪方面去思考。
我相信只要熟练掌握这三种写作模板,那么在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就可以借用模板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