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闲话碧螺春

江南的春天,是风和日丽的,是细雨蒙蒙的。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铺满了高高低低的山坡;杨柳轻轻在微风中摆动着身姿,似乎要将春的气息洒向湖面。

桃花、杏花、梨花扎堆儿地盛开,用柔美而娇嫩的色彩填满了远远近近的空间;偶尔吹来一阵轻风,那些花瓣顷刻就离开树枝堆砌出如梦幻般的场景。而轻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这时如果来到苏州洞庭山,便会有好客的茶农端上一杯刚沏好的绿茶请君品茗;一时之间,清香扑鼻,当真是一种雅致的享受。

而此时那杯中的绿茶,便是绿茶中的名品碧螺春。

碧螺春产地于苏州市太湖洞庭山,洞庭山是东、西两山的合称。东山,就像是一个伸入太湖中的半岛;而西山,则完全是一个屹立在湖中的岛屿。

两山的土质都呈微酸性或酸性,而且质地疏松;再加上气候温和,所以十分适宜于茶树的生长。

而且,当地茶农极喜欢在茶树间种上果树;每当果树开花结果的时候,茶树便自然而然地吸取着花果的香味,孕育出碧螺春茶叶中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

正是因着一份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一份茶农的七巧心思,所以这始于明代的茶叶,才会有了“吓煞人香”的别名。

据传有一年,东山碧螺峰上的茶树长得特别繁茂,采茶姑娘们采下来的茶用竹筐装不下了,就把多余的茶放在了怀中。茶被姑娘们的体温一热,透出一阵异香,采茶姑娘们闻着从自己身上飘出的浓郁香气,一个个不由得说道:“吓煞人哉”(吴方言,意思为“吓死人了”,表示一种夸张的说法)。“吓煞人香”的别名由此得来。

后来,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并一代代沿用下来直到今日。

碧螺春的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是摘得早,二是采得嫩,三是拣得净

通常炒制一斤高级碧螺春约需采6.8~7.4万颗芽头,可见茶叶之幼嫩,采摘功夫之深非同一般。

每年会在春分前后开采,谷雨前后结束,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茶”品质最好;当然,价格也是最贵的。

采回的芽叶必须及时进行精心拣剔,剔去鱼叶和不符标准的芽叶,保持芽叶匀整一致。还必须做到当天采摘,当天炒制,不炒隔夜茶。

而整个制作过程,则依次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四个步骤。在炒制时要做到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最后是起锅即成。

是以在春日里,于梨树下放一桌一椅,用老银壶中烧滚的山泉水,泡一壶碧螺春。

看那茶叶徐徐舒展、上下翻飞,茶水浅碧新嫩;又有清香袭人,能沁人心脾。

得饮,第一杯茶色淡、幽香、清雅;第二杯茶碧绿、芬芳、味醇;第三杯茶碧清、香郁、回甘。犹如在欣赏一件艺术珍品,实在是雅事一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初次相识洞庭碧螺春,不知有多少朋友误以为它的产地是洞庭湖。其实,此洞庭指的是苏州太湖的东洞庭山与西洞庭山。...
    hrong_002阅读 643评论 0 1
  • 茶原为中国南方的嘉木,茶叶是一种著名的保健饮品。中国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
    晓寒深处明月人倚楼阅读 9,187评论 0 7
  • 实在搞不懂在十几岁的年纪里,谈情说爱有什么意义?。顶多牵牵小手,说说悄悄话,荷尔蒙分泌过甚时在对方脸上亲两下罢了。...
    余生1998阅读 479评论 0 0
  • 作业本一(思维空性): 人的空性:我有时候喜欢这个人,不喜欢那个人,都是对的,人是具备空性的,喜欢的人是因为曾经结...
    妙莲修行阅读 142评论 0 0
  • 昨夜青霄飞雨声。 窗前花散落,透帘灯。 书桌铺纸笔难行。 和衣睡,梦里戏流莺。 白首困孤城, 江山多妩媚,欲乘风。...
    玩笑的熊阅读 215评论 16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