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听博瑞智家长微课堂推送的张飞亮老师的《如何成为高效能父母》音频课,讲到孩子的偏科问题,孩子偏科一般是偏老师。得先搞好孩子和这科老师的关系才有希望。原来一直想做通孩子的工作,张老师的课让我茅塞顿开。我也可以联系老师,跟老师沟通好,让老师多鼓励确认表扬孩子啊!
我的孩子因为种种原因,数学不怎么好。今天正想找老师问问。中午接到了孩子的电话。“妈妈,我想回家待两天。”因为有了上周的铺垫,我跟孩子沟通过,到周三周四时想回家歇歇,就给妈妈打电话。我说“好啊,我跟老师说。”“而且赵同学生病了,她回家了,我不想一个人在这里。”我知道这个孩子是她最好的朋友。“她哪天回?我晚上去接你。”孩子说也不知道好朋友哪天能返校。
跟孩子挂了电话,我就给班主任发信息。说孩子想回家休息几天,我同意了。基于孩子的基础,她从开学到现在状态整体是往上走的,所以允许她回家来休息休息。当然主要听一下老师的意见。另外,我跟老师说孩子想回家休息,很大一部分原因,她最好的朋友回家了。后来老师回复我不建议她回去,怕其他同学效仿。赵同学是真病了,今晚或明早就回学校了。
晚上我犹豫不决是否要问一下老师,是否做通了孩子的思想工作。又感觉如果问,是否意味着对老师的不信任。正在想,不管那么多了,还是问问老师吧。没想到的是,孩子给我发微信了!我惊喜的问孩子,能打电话吗?孩子说不行,在办公室呢。原来,老师把手机还给了孩子。我跟孩子聊了十来分钟,只表达对孩子的爱。孩子说九点要把手机还回去。我对孩子嘘寒问暖,心疼孩子长跑后的嗓子疼,明天给孩子寄药过去。孩子说不用不用。很快九点到了,我俩依依不舍的道了晚安。
今天与孩子沟通回家的事情,按照以往,可能我第一时间给教育顾问董老师打电话了。前天杨老师的课中讲到,问题要回到自己。总想依赖他人也不现实。杨老师说能够推动我们成长最好的引路人就是问题,在问题中读书、思考、实践。我记得董老师也说过一句话,你看看是从爱出发还是从恐惧出发,就知道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