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水200毫升,怎么把它倒进一个100毫升的杯子?这个问题怎么样?乍一看,似乎有点小困难,对吧?那么请再细细想想,其实并不是多么的困难,我们一开始觉得有些难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一,问题有点太突兀,突然,我们有些措手不及;其二,我们把这个问题看得太笼统,把一个问题看成了一个大问题,而没有将它拆分开来。
我们只想着将水装进杯子,却没有想过水的问题,水可以转化为多种形态,比如说固态,冰,这个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再其次我们也可以从杯子的问题上面解决问题,一个200,一个100,从逻辑上来说100要包含200这根本不可能,但是我们就是需要不按常理出牌才能找出答案。我们可以将100毫升的杯子再次熔断一下重新成为更大的杯子,或者不同的形态的杯子,100毫升的杯子,我没改变它多少,它的本质还是100毫升,对吧,问题照样解决了,对吧。我们也可以将这些杯子,水,带进太空进行实验,在太空没有重力,没有地球这么多条条框框,这其中的一切问题也可以得到解决。所以说,问题千千万万,但答案却没有真正的标准,只要我们可以解决问题,又为什么要顾及那么多呢?当然,我们解决问题不能触犯道德和法律的底线。
换个角度看世界,换个角度看自身。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遇到很多问题,工作问题,学习问题。首先,就拿我做例子吧,我每天都会坚持写作,我给自己定了个目标,每天一千字,只能多,不能少。虽然有些痛苦,但苦尽甘来。一开始写作时,胸有成竹,认为胸中自有千万波涛,还怕没什么可写,对于此,现在我也只能“呵呵”了。前一两天,思绪万千,想的很多,写的也不少,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觉得自己可以,不错。但是第三天,当写到一半时,没头绪了,乱了,再想提笔时,大脑已经乱了,该怎么办?不知道,我将前两天的情况和现在的情况做了一个对比,能不能再像前两天那样笼统的写,突然发觉我前两天完全是凭借感觉写,而忘记了技巧的运用,完全不注意运用写作的起承转合,所以现在才会有这样的状况。作为一个奋青,真的要注意啦。得转变方式了,自己的出发点,逻辑可能是对的,这个我们可以理解,但是现在照这个逻辑解决不了问题,没办法,我们就得另辟蹊径,换个角度,换种方式解决问题。所以说现在我的写作方式有了一些转变,虽然说不是很明显,但起码在不断转变。换个角度,换个思维,你原来可以这样运转。
完成一件事有很多种方式,我的写作就是一个很好的,很简单的例子,我们真的需要打破思维障碍,不断分析问题,将问题细化,分为多个小问题,再将多个小问题逐个解决,我们的大问题说不定就可以得到解决。当然,如果我们有更好的方式那会更好。一切问题的本质还是在寻找答案,解决问题。比如说我们在读一本苦涩难懂的书,刚开始也是凭借着一腔热血,想要搞清楚书中内容,想要将书融汇贯通。但是刚读第一章我们就觉得这都是些什么啊,真搞不懂作者要讲什么。当面临同样的问题时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置方式,对吧,放弃肯定也是其中之一的选择,但我想还有更好的方法,那就是,先把书的大体目录,章节,搞清楚,而后我们对书做一个大体的划分,写出一些我们的看法,针对这些划分,提出几个问题,带着问题读书。然后再查找一些有关此书的书籍备注作为理解,由此开始有计划,有目的,有方向的去读一本书,这样才会更好的解决问题。而不是苦涩难懂,我们还要硬逼着自己解决问题。其实这些问题都是我在之前读书过程中出现过的问题,当面对一本比较难懂的书时,我是硬逼着自己读完的,而没有作什么规划,现在想来,实在有些愚蠢,再说了,那本书也没读懂。不过现在好了,处理了些许事情之后我也有了自己的解决问题之道,按结构,理条理。我不再那么的盲目的完成一个问题,虽然出发点是好的,都渴望完美,但是当遇到一个问题时,得先将一个问题概念化,整体化,再细化,再具体解决。这样可能在我们之中的些许人看来并不是最好的,但我觉得如果有人有更好的方式,角度,那更好,那说明,你们都是一个个具有个性,特色的人,这样是最好的,我们处理问题,就是需要这种个性,独特思维。
我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愿意,希望自己有更高的能力,用更多的的方式去解决我们所面临的所有问题,我们又有谁愿意去沉浸在困苦之中呢?我相信谁都不愿意,对吧?既然不愿意,也不想在处理问题时有太多的尴尬,那就从我们身边的每一个问题开始,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去解决?即使当别人抛出一个很荒谬的问题,或者自己遇到一个很荒谬的事,都应该,都要敢于去思考,打破思维障碍,造就思维导图,以备不时之需。
21世纪是知识的世纪,是思维的世纪,一切都在变,一切事物都存在问题,但关键的问题是你怎么解决问题?是常规思维,逻辑思维,还是脑洞大开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