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
无端喜欢雨。
少时居乡下,一遇下雨即是满地烂泥,出行不便,按理是不应对雨有好感的。是诗文,让雨落入我的心田。
启蒙年岁,祖父教我背诵古诗,第一句有雨字的就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还未理解诗中之意,头脑中就朦胧觉出美意来,那些升腾而起的朦胧、嗅之心醉的清新,以及林叶之间悬挂的水滴,都轻描淡画,写意在我空白的记忆里。稍长又读“江湖夜雨十年灯”,未觉离别惆怅、江湖落魄之愁绪,却偏偏悟出淡泊宁静、从容坦然的心境来,怪哉。再后来,便读到苦雨斋中那位老僧的《喝茶》文,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与二三人同饮……觉得文人之雅,当之如此,然若是在雨天的瓦屋纸窗下,则更加美丽了。有几年流行明信片的时候,给诸多好友寄去,都有这句话:盼与君晤,最好在雨天,当于瓦屋纸窗下,清茶一杯,畅叙生平之乐事……
大雨有大雨的美——肆无忌惮,痛快淋漓;小雨有小雨的美——悠悠扬扬,缠绵悱恻;夜雨有夜雨的美——轻打芭蕉,细声呢喃。
就是喜欢雨。
雪
苍茫茫的白雪,下在我的想象里。
最先会背诵有雪字的古诗,当是“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同学小伙伴感兴趣的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那是多么生动的形象啊,可我偏偏记住了无生趣的雪。我不喜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宏伟气势,也不喜欢“飞雪迎春到”的欢快明朗,独爱一份孤寂与淡然——“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真仙人也;“乱山残雪夜,孤独异乡人”,真浪子也;至于那位在“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仍“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真乃世间第一懂雪之人也!
可惜,南方很少下雪。即使偶有雪,也是轻轻扬扬,无根无苗。真渴望这个冬天来一场大雪,让我“倚窗看晴雪”,再邀约一二知己围炉而坐,“能饮一杯无”?
露
露,晶莹垂悬于我的乡愁。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一滴水珠,从诗经中走来,把世间最美的爱情渴望一下就说完了,“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似乎也是游子对于乡愁的最深刻的感受吧——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作为节气的白露一过,天气就凉爽了,丰收就来到了,期盼团圆的心就开始雀跃起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离人游子遥望故乡,清丽如洗的月光,无声涤荡着心中的浮尘。“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一首宫怨之诗,难道又不是那些倚立在自家窗下门前,望着回家路上盼着离人归来的女子的真实写照?“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世间所有的乡愁都在这里了,不知秋思落谁家!
┃ 微信公众号:苦雨庵(lzfylwx),日更一文。期待与您相遇在文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