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译文】鲁哀公问:“你的学生中,哪个好学?”孔子答道:“有一个叫颜回的人好学,不拿别人出气;也不再犯同样的过失。不幸短命死了,现在再没有这样的人了,再也没听过好学的人了。”
【解读】这句话再次印证了孔门对 “好学” 的独特理解:好学并非单纯指熟读经典、知识渊博,更侧重于个人修养的精进。鲁哀公曾问孔子,他的弟子中谁最好学,孔子毫不犹豫地首推颜回。颜回 “不迁怒、不贰过” 的特质,给孔子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所谓 “不迁怒”,就是当自己受了委屈,不会将怒火发泄到他人身上。心理学中的 “踢猫效应”,便能很好地解释迁怒行为。一位父亲白天在公司被老板责骂,带着满腔怒火回到家,看到孩子调皮捣蛋,便把气撒在孩子身上。孩子心里委屈,又将怒火转嫁到猫身上,一脚踢向无辜的猫。猫受惊逃到街上,导致路过车辆为躲避猫咪,撞伤了路边孩子。这一连锁反应,生动展现了负面情绪的传染过程,原本只是一人的负面情绪,却在传播中不断扩大影响。只有学会控制情绪,才能真正主宰自己的生活,避免因情绪失控影响他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不贰过”,则是指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次,这无疑是更高的要求。人生在世,犯错在所难免,但仔细归纳,所犯错误往往集中在几类。若能做到犯过一次的错误不再重蹈覆辙,日积月累,人很快便能向君子靠拢,甚至有望成为圣人。当然,无论是 “不迁怒” 还是 “不贰过”,都极具挑战性。正因如此,孔子才会感慨,颜回之后,再难寻觅同样好学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