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生娘胎多带了一个小脚趾,因为家族遗传,家人都挺淡定,5岁以前孩子打针输液抽血都极力抗拒,就一直拖着,小脚趾逐渐长大影响走路,想着不做手术恐怕不成了。
7月初带孩子去小儿骨科全国数一数二的医院就诊,医生开单住院处预约排队,因为手术不迫切,加上想着暑假期间怎么也能排上,等啊等结果9月过了中秋节依然没收到住院科电话,想想天气也凉快了,孩子心理建设也差不多了,再次去医院住院病房门口打探,多问多打听知道了是怎么回事,可以工作日早上8点在住院处门口等排班医生,如此操作医生果然给了住院条,感叹信息对称有多么重要,医生护士是不问不说,病人之前的同病相怜互通信息就显得格外重要。
国庆节前一周孩子和我做了系列检查后,挺顺利住院了。对于门诊入院城乡医保结算的,一般住院第四天手术,前面几天测体温观察等通知。外地急诊住院的,医生隐约暗示或者明示想要早点手术需要协调麻醉师,家长们迷瞪什么时候怎么能见到麻醉师呢,等孩子经历手术我才知道,原来家长陪着孩子进手术室有短暂的一两分钟,会跟麻醉师单独想处,也是涨了见识。
孩子手术后,每天早上8点医生团队例行查房,家长病房外等待,没有跟家长直接的交流,除了出院当天表示可以出院。手术怎么样,要注意什么,也是不会主动告知。感叹医院硬件确实新,医生经验也是很丰富,全国各地的病人慕名而来,只是服务和人情味少了一些,也许或者大概率是想要更好的服务,可能需要额外的付出吧,一是不懂潜规则,又在想如果懂了是不是就该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