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只做一件事

凡过于把幸运之事归功于自己的聪明和智慧的人多半结局是不幸的。

——培根



卡莱尔说:“每个人——特别是那些渴望从主动到卓越的人,应当这样想:即使是最弱小的生命,一旦把全部精力集中到一个工作目标上也会有所成就;而最强大的生命如果把精力分散开来,最后也将一事无成。”如果你目前还只是一名普通的人,身处一个普通的工作岗位,正在从事一项普通的工作,不要紧,确定一个可以为之奋斗的目标,你的人生同样会充满希望。

专注是一个人做好任何一件事情的前提。培根认为,人是不能一心二用的,同一时间,人的注意力不可能对周围的所有事物都产生反应,它只能定向地、明确地注意到某一事物。他说:“对一种事物的高度兴趣,是你了解它并对它专注的巨大动力。”培根的很多成就,都是专注于斯的结果。

都说科学家们是天才,其实,科学家们的聪明才智之所以能够最终获得成功,还因为他们知道限制自我,因为他们有极强的专注力和抗干扰能力。

用现在的话来说,科学家们有时候表现出来的状态是——“一根筋”。

电灯的发明者爱迪生就是这样的“一根筋”。

有一次,爱迪生在研究思考一个新的课题。到了吃饭的时间,他的脑子也没闲着,就在夹起一口菜往嘴里送的刹那间,脑中突然就捕捉到了一丝灵感,这丝灵感让他陷入了沉思,于是,奇怪的一幕出现了——

只见爱迪生睁大双眼思考着,饭菜在口中含着停止了咀嚼,拿着叉子的手停在了半空……整个人如雕塑一般一动不动。爱迪生的妻子很了解他,因为这样的情形不是第一次出现了。妻子故意用手在他眼前晃了晃,爱迪生瞪着的双眼根本没有任何反应。于是,妻子便不再打扰他,静静地等待着他从凝思中自己回过神来。

专心于一项事情的时候,那意外的收获已在悄悄地问候你。只有专心致志的人才会取得好的成绩,只有专心致志的工作才可以将你带向成功的顶峰。

在繁华的大都市纽约,人潮汹涌,在纽约车站更是这样,中央车站问事处更是繁忙得很,旅客都争着问询,对问事处的人来说,他们的工作压力和紧张程度可想而知。可令人诧异的是,柜台后面的那位服务人员一点儿也不紧张。他身材瘦小,一副文文弱弱的样子,倒是显得有些轻松自然。

“夫人,你想要问什么?”他抬起头把目光锁定眼前这位妇女,“你要去哪里呢?”这时旁边有一位男子试图插话,但这个问事员丝毫不理,还是继续着和那位妇人的话题:“你要去哪里呢?夫人。”“春田。”“是位于俄亥俄州的春田吗?”“不,是马萨诸塞州的春田。”他根本不用看列车时刻表,直接说:“那趟车在第15号站台,10分钟后出发。你根本不用急,不用跑,时间还来得及。”“是15号站台吗?”“是的,夫人。”

女旅客走后,这位先生才把注意力集中到那位男子身上。

有人请教这位服务人员:“面对众多的人流,你是怎么样做到保持冷静的呢?”

他这样回答:“我并不是在和公众打交道,只是在单纯地为一位旅客服务,接待完一位,再换下一位。在一天当中,我一次只能为一个旅客服务。”

他的话说得多么精彩,“一次只为一位旅客服务”和“一次只做一件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一次只做一件事,可以使我们的心平静下来,心无旁骛,集中精力把事情做好。如果好高骛远,见异思迁,就好像掰玉米的猴子,掰一个扔一个,除了心烦意乱之外,到头来只会两手空空,一无所有。

人一次只能做一件事,一个时期只能实现一个目标。我们最忌的就是三心二意,见异思迁。要把我们的精力集于一点,有如炸药,集于一点的爆炸效果才惊人。人生的问题,其实并不怕多,怕的是混乱,如果把有限的精力分散到太多的事情上,那样会疲于奔命,效率低下,徒增无穷的烦恼。因此,我们做事的时候,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到一件事情上来,尽可能地清除掉一切产生压力或分散注意力的阻碍和想法,让自己全副精力集中在当前所做的事情之中。

所有的成功都需要专心和专注,都需要投入大量的努力和真诚,正如庄子所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