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七蒙主
大家一定都接到过卖保险的电话,尤其是银行和保险合作后,你随时都有可能接到骚扰电话。面对销售员说个不停的话术,这种反人性的推销,确实让人很反感。
其实保险也是一种商品,如果没有刚性需求或者性价比很差,显然大多人都不会买帐。
冰冷的话术,有点反人性
先说你是银行的优势客户,拍拍马屁,让人放松警惕。然后说根据你良好的用卡习惯和信誉,银行给你的福利。说几个无关痛痒的,然后重点是给你介绍一下这个保险。
一般人出于礼貌不会直接挂掉,就让他介绍一下吧。然后推销员就把背熟的话术,用很快的速度说一遍。
这个时候已经开始有点反感,第一反应是就是卖个保险,还铺垫那么多。然后,推销员的话术虽然说得很流利,但是像对着天花板在说,机械的完全不考虑对方的感受。不知道是不是有录音的缘故,反正这种强制推销有点反人性,让人避之不及。
看你有点不耐烦,就开始说一个月就几十块钱的寿险,很合适怎样怎样。话术确实很高明,利用大多数人爱占小便宜的心理,说得天花乱坠的,一些大妈和意志不坚定的人,很容易被洗脑。
细节的理赔过程往往都忽略不说,就只跟你强调花钱少保额多,买了他的保险人生就有保障了。特别像鸡汤文,不说性价比和实现过程,画个美好的大饼。
电话营销,充满套路和陷阱
虽然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分析,大家几乎都变成了透明的人。但是每个人还是想保留一些自己的隐私,而卖保险的上来就直呼你的名字,不知道大家都是什么感受?那感觉像是被私家侦探调查过一样,有点愤怒。
315晚会虽然曝光了泄露个人隐私的过程,但是处罚太轻,没经过客户同意,就肆无忌惮的继续泄露。
感觉像是个小偷,去你家已经调查过了,你的家庭情况、年龄和收入,然后再跟你谈判。还是反人性,即使网聊很普遍,也很少有人第一次聊天,就让对方掏钱。而且还要说对方有利,绝口不提自己的好处。
电话录音,一不留神你就掉陷阱。
推销员先说几个无关的事情,都是很正确的说法,一般你会回答“对”“是的”“嗯”。最后说到保险,你就会习惯性地说到“嗯”或者“嗯,考虑一下”,就被视为同意买保险了,意思是获得了口头授权。
据工作人员表示,银行拥有保险兼业代理资格,进行电话营销是合法的,绝对不存在欺诈或者诱骗的情况。
而当事人除了愤怒还是愤怒,被套路和糊弄的感觉,任何人都很反感。所以一提到卖保险的,管你合不合法,大家都想躲。
提前透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这个时代最缺少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如果你有个亲戚卖保险,就有你烦的了。天天缠着你,一会让你买车险,买这险那险,干脆就是万能险。
信任其实很脆弱,一旦不停的透支,后果不堪设想。不是从对方的利益出发,而是为了成交不择手段,大家只能拉黑你。
保险条款不透明,不信任你,所以更不会买你的保险。没有节制和职业操守的推销员,会伤害整个行业。
直接把电话列入黑名单,落得耳根清静。没有感情的强制推销,不考虑对方感受,还不如来个机器人卖保险。
虽然保险很重要,但并不是所有的保险都很重要,不能偷换概念,也不能以偏概全。
七蒙主❤简书推荐作者,欢迎关注交流。
更多精彩见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