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志愿军》第三部“浴血和平”有感

上周五的上午十一点多,我在新汇嘉商场的五楼影院,观看了《志愿军》系列的第三部影片“浴血和平”

能够获得这次观影的机会,我要感谢我们国学班的丁班长,是他特意打电话告知了我这一消息。

那天早晨气温有些冷,八点四十分,我从家里出去,骑行了二十多分钟才抵达。当时我浑身寒意透骨,询问商场外的警卫后得知,商场正门要等到十一点才开放。我因误记了时间,提前两个多小时便抵达了新汇嘉商场的大门前。这让我一时犯了难,商场大门紧闭,我该何去何从?思索片刻,我决定去附近临街的苏氏牛肉面馆避避寒。

面馆在九点多钟时,食客不算多。多数人是来吃早餐的,偶尔也有人埋头吃一碗热呼呼的牛肉面。尽管我在家吃过早餐,但我还是点两个素包子,一碗八宝粥。我一边享用早餐,一边消磨时光。

在享用早餐、品茶的间隙,我与北京某出版社的林编辑进行了沟通。她嘱咐我再仔细审阅一遍文稿,确认无误后便可提交,预计不久后,出版方会将稿件制作成电子书发布至各大平台。在家中,我本已认真修改了两天,但刚才与她通话后,她告知上次已基本定稿,此次仅需快速浏览,若有大面积改动则可能产生额外费用。我一听,便打消了再花两天时间审稿的念头,直接告知她可按原计划进行。没想到,在早餐馆等待的这段时间里,竟将稿件的事情也一并敲定了,这倒省去了我两天审稿的烦恼。

距离电影演出时间还有二十多分钟时,我拨打了电话,得知班长和李老师已经抵达影院。于是,我急忙骑车前往商场的西门。因为北门(正门)尚未开放,而通往五楼电影院的西门可以进入。停好自行车,坐电梯上了五楼,我径直前往五号厅。我们的座位位于演播厅正中央的第五排,不远也不近的。 看来,大家都对这部电影满怀期待,早早便到了。

所观影片是《志愿军》系列之第三部——《浴血和平》,由陈凯歌执导,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精心制作。看到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片头,我倍感亲切,因为儿时所看的战争片,大多出自该厂之手。

 这部电影的重头戏无疑是被称为“志愿军生死之战”的铁原阻击战。1951年5月,为了给主力部队后撤建立防线争取时间,志愿军第63军临危受命,在朝鲜铁原地区阻击装备占绝对优势的“联合国军”长达13天。这场战役异常惨烈,是志愿军战史上最经典的防御作战之一,对稳定整个战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板门店停战谈判: 影片将展现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双方在板门店开始的漫长而曲折的停战谈判过程。这不仅是外交战场上的博弈,也与军事战场上的得失紧密相连,体现了“边打边谈”的复杂局面。

实现停战与和平的来临: 作为三部曲的终结篇,影片将描绘战争如何走向终点,最终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以及和平的来之不易。这正好契合了“浴血和平”的主题——历经无数鲜血与牺牲,才换来了最终的和平。

在后勤保障处的翻译官李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英勇牺牲的孙醒,让我流泪。不怕牺牲并用身体挡住机枪眼、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的黄继光,令人动容。这部战争片,场面之震撼,令人叹为观止。观影时,我热血沸腾,甚至泪流满面。我完全被志愿军战士们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深深打动。他们英勇作战的行为,不仅彰显了志愿军战士的崇高精神,更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

《志愿军》的第三部 “浴血和平”通过对铁原阻击战等关键战役的极致刻画,以及停战谈判桌上的激烈交锋,深刻揭示“能战方能止战,浴血方得和平”的主题,为整个抗美援朝史诗画上了句号。

此次观影经历,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志愿军战士们的伟大与不易。他们为了国家的安宁与人民的幸福,不惜付出了年轻的生命。这种勇于牺牲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与传承,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得来不易的幸福生活。

2025年10月24日 周五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