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 微写作计划》第1天
每天从早忙到晚,身体疲惫,注意力不集中,恨不得一天48H,感觉下一刻要撑不住了;好不容易工作到深夜,还想自我放松一下,刷刷微博,看看视屏,一不小心到很晚;第二天循环,周而复始。相信这是大多数处于上升期职场人士的感受。这种恶性循环,只能用一个字“熬”!
这种状况真的无法改变吗?那些精英人士真的是天生精力旺盛吗?答案是否定的。如果你真出现这种状况,你需要好好考虑精力管理了。
什么是精力管理?
《精力管理》一书作者认为:精力就是做事情的能力,包括身体的、情感的、思想的和精神的四种精力源。
当我们事情较多想提高效率时,我们通常会关注时间,进行时间管理。如果时间管理已经足够好,仍不能解决你眼前的问题,那就需要提高效率的另外一个途径——精力管理。
而精力管理常常是被我们忽略的,如连续几周熬夜加班;放长假彻夜狂欢;造成精力透支甚至衰竭,如果不能尽快得到休息恢复,就容易生病,需要通过治疗或休养才能重新恢复健康。王同学就是很好的例子,继清明节发烧生病之后,本周又生病了。
精力管理具体指什么呢?
人的精力分为四种:身体、情感、思想、精神。这四个精力源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即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
身体精力:力量、耐力、灵活性、恢复力 ;可通过呼吸、饮食、运动和睡眠等方式调节。
情感精力:积极、消极。面对挫折、失败、甚至失去时,可通过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使自己恢复精力。在与他人交往中,豁达、坦率,自信乐观,与他人关系融洽。
思想精力:创造力、专注力、现实的乐观主义和大脑的可塑性。能够在理性和感性之间平衡,接纳包容不同的想法和观点。
精神精力:一个人主要将时间和精力投在哪里,以及多大程度上按照自己的理想意愿生活。主要表现为富有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我们生活中常说的精力,多指第一种身体,往往会忽略情感、思想、精神方面的精力管理。
三点实用的精力管理方法
1、间歇式休息,周期性补充精力
若工作实在很忙,没有办法保证6-8小时的睡眠,可通过间歇式的休息恢复精力。如工作间小憩,午休、下午茶等。中午不睡,下午崩溃。研究表明,中午的十几到几十分钟休息,可使下午工作效率提高几十倍。从结果出发,公司领导应该强迫员工午睡。
如果精力使用不足会产生闲置,这也不是好事情,整天无所事事会让人感觉无聊、萎靡不振、毫无激情、疾病缠身,甚至减少寿命。回想下大学放假的情况,前一周无比亢奋,终于可以放松啦,一周后就觉得无聊,没有精神了。
总结一句话:既要有规律的消耗,又要周期性补充精力。要忙就忙个踏实,要玩就玩个痛快。
2.突破舒适区,提高承受力
大多数人不喜欢走出舒适区,这会让他缺少安全感,不舒服。这么多宅男宅女就是这样形成的。公司搬家后,公司离家特别近,骑车15分钟,在这大好的春光里,骑自行车去上班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我有位同事一直不骑自行车上班,原因是不会骑自行车。认为骑车很难学会,经过我们的鼓励,周末用一个小时学会了自行车。工作日骑车上班时,别提多有成就感了,这一路上都是元气满满。
度过挑战带来的压力和不适感,完成每一次的突破,增强承受力,也是精力的源泉。
3.养成习惯模式,轻松做出改变
相信大家都知道习惯的力量。当一件事情没成为习惯前,需要花费心力强迫自己去执行,当一件事固化成模式,当你再去做的时候,不需要耗费精力也可以轻松的去做。比如吃饭,睡觉。我喜欢走路,常常一边走路一边想事情,但是一旦记着路从来没迷路过,当我想完事情时,发现自己已经到家了。
关于这一方面,建议大家看《微习惯》这本书。把精力管理的方法固化下来形成习惯,这才是全情投入和保持高效能的关键。
今天就写到这里吧,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