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发,本文写于2013.10,发布于新浪博客)
(一)关于埋怨
认识一个女子,本来可能成为承办我们年度嘉年华活动的合作伙伴,当时是带着长期合作的期待。
最初相见,喜欢她笑得有些朴实,说话语速快,且带着一种热情,感觉这是一个“热性”的人,真实的人。
本小姐见过过太多势利、装B款的人,各种好看的笑、各种柔和软语、各种善行的样子,只是给位阶高于自己的人看的,对位阶低于自己的人则毫不掩饰骨子里的冰渣子,甚而至于在无第三人在场时会被这种人莫明地狠狠硌一下。我这种不能给人带来太多利益、也基本不妨碍别人的龙套角色,见多见惯了这种范的人,也终于理解这是最真实、最正常的世情,也就毫不在意了。但见到“热性”且真实的人,便会生出一种喜欢。
这场合作里,我代表甲方,整个合作是一波三折,一开始有多方参与,有各种不确定性,也出现了关键要素的变动。
我们老大一直很欣赏乙方团队有干劲,有点子,看起来也很有承担的样了,很愿意大家共同发展,关系资源都彼此开放,只要把活动做起来,我们承担相应成本。因为是第一次合作,因为是创意性的新想法、新活动,乙方有些不到位的地方,我们都接纳了。协议谈到最后,已经成乙方说什么我们基本就接受什么,活动启动时限临近,喇叭、锁喇都吹了起来,花轿抬到门口,乙方突然给了一堆否定,否定甲方的专业性、甲方项目合作伙伴的专业性,然后说GAME
OVER了。他们都没有认真去参详甲方所处的现实状态与发展策略、甲方项目伙伴的项目运营内容与影响力,就凭一次不太到位的谈话就做了结论。
我在事后追想整个过程,临上花轿的变卦,从消极角度看,有可能自以为事态已到了“拿住了对方”而想要博弈更多的利益,也有可能因为有更好的单子入手而进行的弃单,当然从积极角度看也可能就是其所声称的“高度专业原则的坚持”,无论是什么原因,已经不想猜测,也都可以理解,曾经跟他们讲过,合作里的这些论理辩论,很多无非就是基于利益与利场。
只是对乙方坚持自己的“论理”及强烈否定别人而不能“就事论事”的风格印象深刻。
我们老大到是很坦然、淡定,我向她感慨,这场合作从最初开谈时的“花好月圆
天女散花”,临到上花轿了,怎么就变成了“一地鸡毛,满地狼籍”?她哈哈地笑了,说乙方团队太年轻,不懂得合作里的包容与耐心,没有换位思考,放弃是最容易的事,分分秒秒都可以放弃,包容与坚持才是很难的,但这是达成目标不可获缺的,当然,我们自己也有不到位的地方,做外包式的依赖,其实有些工作还是要我们自己去做的,“力不到不建功”。
我本也不想就此事再说些什么,一场不成功的合作,不能埋怨别人,只能反省自己。因为项目的合作伙伴们在追问我们活动的情况,又不能不给出一个答复。只能说,都是好人,有想法,但磨合出了问题。感谢所有继续给予支持的合作伙伴和各方,我们这些波折是成长必须的经历,请给我们时间与机会成长!
因为对这个女子有着些欣赏,私心里其实还是有些话想说的,她为人的热情与真实,是她的魅力所在,只是那种“坚持论理到底”及对人的埋怨指责会给她自己带来伤害,无论是跟人进行业务上的合作,还是构建她个人的幸福生活,都容易招来吃力不讨好的结果。
当问题出现时,最好的方式是直接切入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对人的埋怨指责,事后再去反省与改进。事在当头的埋怨指责,是最不具建设性甚至造成灾难性地关系损伤,于事无益,于己于人都是动气、伤神乃至伤身的事。
在我个人成长的环境里,见过有女人吃苦费力肯担当,待人实在不虚伪,但就是嘴上絮叨爱埋怨指责,有怨气必要论理发泄,结果待人的一切好都抵不了嘴上那两句怨气话,一辈子得到的幸福快乐极其有限,也摧毁了身边人的快乐。
所以,我想对所有的女性朋友说,学习一些男人的理性吧,就事论事解决问题,不要絮叨、埋怨、指责,那太葬送幸福了!
(二)关于合作
几周前在美商会的一个活动上演讲,被问到“你认为达成长期合作的关键是什么?”,当时回答,一是充分的沟通,了解彼此的真实期待与意图;二是坚守自己基本的底线与原则;三是合作启动之后要有足够耐心;四是要有应对各种变数的心理准备。
现在回想起来,还想做一点诠释:
一、 沟通与了解真实期待:
一切的合作,都会体现出关系管理的特性,期望管理首当其冲,启动前必须进行充分的沟通,越能充分了解彼此的真实期待与意图,合作成功性越高。不要被各种的言辞催眠,语言是有魔力的,要从现实性、可性上做态势、条件及能力的各项分析。
禅宗里的“如实观照”,或者犹太人的“精准写实”都是可做的基本功。好久不做功课,都退化了。忙完了这段时间,该找个好地方呼吸新鲜空气,修修功课了。
二、底线与原则:所有关系,绝大多数(部分血缘亲情除外)其实都是在进行着价值交换,价值交换是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基底。底线与原则其实是保持自己价值的不损伤。无原则或基于短期利益牺牲了原则,往往丧失的是长期价值构建,随着时间的变动,价值会贬损的很快。
三、合作启动后的耐心:是维持或推动合作的基本要素之一。前两天,一位瑞士商人跟我谈到他的3P原则:PASSION,PATIENCE,PERSISTANCE,这些其实也是合作启动后的必要元素。
四、变数:一切关系其实都动态的,有一定弹性与变数的心理准备,一是变得有耐心处理问题,二是合作进行不下去了,也不至于彷徨无措。
(三)关于信任
我曾经提过,从事服务业的要经历三个阶段:获得信任可以获得机会,令人满意可以获利成长,让人快乐则可以得到富足与幸福。
信任是合作的起点,在起始点上,我愿意给出起始的信任,但一旦发现了欺诈或失效,我会完全按不信任方式操作。
我并不期待别人给予信任,信任不是别人给予的,是自己以行动与结果争取来的,不被信任时,开放与真诚是有效的。这样虽然有时会吃点亏,但能建立起真正值得的信赖关系,属于一种中长线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