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智君
原创作品,转载需要作者授权
写作干货:先进事迹类的稿件应用非常广泛,但是不容易写好,初学写作的朋友好犯这样的毛病——惯用概括语言表述,口号式语言赞美,“盖棺定论”语言肯定,于是造成文章不生动,不形象,更不感人。
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文章也没有市场,各类媒体不愿意采用,即便“疏通关系”发表了,也不招人看。
下面这篇范文就反其道而行之,从头到尾全是采用生活化语言,“专注”细节,讲述一名环卫工奉献在岗位的故事,深受读者的喜爱和业界人士的好评。
包括题目,都是生动形象的细节化表述,具有感人的力量!
特别提示,你把这招学去就厉害了。
范文如下——
《最需要温暖的时候去挨冻了》
核心提示
东北的冬季夜长昼短,每天早晨6点多钟天才开始亮。凌晨3点的时候,天“黢黑黢黑”的,温度也是一天当中最低的时候。
可以说,这个时辰绝大多数市民还在睡觉,而环卫工人睡不了了,他们必须起床,穿戴好,带上清雪工具去上岗,去挨冻。
家住城东一栋破旧单元楼的睢瑞刚,凌晨3点就起床了,他怕影响老伴儿睡觉,下床、穿衣服处处小心,即便这样,老伴儿还是醒了,唠叨一句:“天冷,多穿点。”
睢瑞刚应了一声,随即,开始往双腿上绑厚厚的护膝,如果双腿不加以保护,是抵抗不住严寒的。
当他轻轻推开房门的时候,一大团冷空气“噗”地一下涌进屋,他快速出门,转身将门关严实,拿起一把铲锹,骑上除了铃不响哪儿都响的自行车,消失在夜色里……
大扫
环卫工的工种很多,有清扫工,清运工,清掏工等等,52岁的睢瑞刚是佳木斯玉禾田环境事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一名清扫工。
清扫工分日常清扫和清雪会战两项任务。睢瑞刚的日常清扫,工作地段在长安路东段,具体在中山街华联商厦南侧的转盘道往东1500米;清雪会战的地段从中国移动大楼往东1500米。
承担1500米清扫和1500米清雪会战任务的不只是睢瑞刚一个人,是一个班组,一共9个人,他是班组长。
2号这天没有下雪,属于日常清扫。清扫路段距离睢瑞刚家有3里多地,他骑着自行车赶到工作地段的时候,还差几分钟到凌晨4点。
按照规定,他们班组的人凌晨4点准时到岗,他毕竟算个领班的,每次都提前几分钟。
4点到了,工友陆陆续续到齐。大家跺着脚,搓着手,一个劲儿地喊冷。王师傅比睢瑞刚年长几岁,他喊一嗓子:“干起来就不冷了。”
于是,大家拿起铲锹和扫帚忙活起来。街面明显处的积雪基本没有了,可是散落在街面和人行道上的塑料袋、纸屑、烟头真不少。
这些垃圾都是车外抛物造成的。另外,犄角旮旯依然有残留的积雪,这些残雪要进行细抠才行。
最费劲儿的要数铲井篦子旁边的脏冰,脏冰是附近饭店倒泔水弄的,很不好清理。一般来说,4点到7点属于大扫,所谓的大扫就是大家在一起干活,把整个分担区集体“过一遍”。